也交给小弟刊印,保证一夜之间能在汴京传唱!” 贺铸伸手摸摸胡子,有点纳闷:初次见面,这位明郎君怎么知道我会填词的? “当然了,各位的润笔之资一定会按时奉上。” 听说有润笔费,院里坐着的人们相互看看,纷纷笑了起来。 苏轼笑得尤其不好意思:上回他卖出的全套文集,已经都补贴了家里,如今明远又指给他一条赚家用的明路。 座中就蔡京一人还在沉吟。 他斜眼看了看明远,突然开口问:“远之兄,办这《汴梁日报》可是有深意?” 明远笑笑,没有答话:当然有深意,只是不能告诉你。 蔡京也只能讪讪地作罢。 第64章 百万贯 坐在自家院中的藤萝架下, 明远手中轻轻摇着一把折扇,坐在午后的阳光下,听身边的友人随意聊天。他却只管在想自己的事—— 明远的“汴梁日报社”, 已经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团队。 负责人是史尚, 他这个汴京“百事通”和“包打听”方面的特长,在日报社的草创初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此报上才多了这么多鸡零狗碎的市井消息。 史尚还曾因为“报道”的内容太上不来台面, 而忐忑不安地向明远致歉。明远却只告诉他“无妨”,这些消息越真实越好,越贴近市井寻常百姓家的生活越好。 若是将来有一天,三五街坊闲时坐在一处的消遣, 就是找一个认得字的当众读报——那这份报纸的目的就达到了。 如今《汴梁日报》的消息来源还不大足够,甚至有时还做不到撑满整个版面,所以需要大幅刊载各家瓦子的节目单。预想中的“广告”客户,也还没有一家上门的。 但明远不着急:他背后有整个试验方的财力支持,在投入初期“烧”一点儿钱也不妨事。 毕竟后世有很多完全“免费”的报刊,仅靠广告收入就能支付运营成本。 明远对此很有信心。 因此他只管吩咐史尚去收集关于城中各家商户的各种消息:这家正店推出新品酒水,那家脚店打折……然后刊载在报纸上。 等到汴梁日报在京城中发行量日渐增大,将来这些商户自然而然会发现“报纸广告”的妙用, 到时候自然会找上门来。 至于蔡京问他有什么深意——这深意自然是有的。 明远早在试验方给他注资注满十万贯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 历史上出名的富豪, 富可敌国的那种, 结局似乎都不怎么好。 邓通是饿死的, 石崇被砍掉了脑袋, 沈万三最后究竟怎样了版本太多说不清, 但想必不会太美好。 而他要花一亿贯,到时必然成为顶级富豪, 届时势必需要给自己找一个保命之道。 如果他拥有一家报社, 而且在初期完全以市井消息做伪装, 便不会太过惹人注意。待到发展壮大,他就相当于将来有了一个喉舌,一个可以发声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有备无患之举。 明远也很希望自己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安安静静地烧完一千亿,回家领奖金去。 他一面摇着扇子,一面任由自己陷入沉思,却不知道身边的蔡京,正目光灼灼,盯着自己。 而坐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