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喜又悲。看到他们,李存勖明白了父亲在弥留之际那意味深长的一笑。在那一刻,父亲托付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称霸一方的权力,还有这万千人的生命和尊严。 “嗣昭兄,父亲临终之前曾告诉我,进通(李嗣昭的乳名)忠孝两全,最得他心。要我无论何时要竭尽全力解潞州之围。潞州之围不解,他死不瞑目……”说到此处,李存勖已泪流满面。 李嗣昭看着血染征袍的李存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住墙垛,放声大哭。 潞州大军崩溃的消息迅速向南传播。被朱温贬到潞州以南的康怀英被逃难的败军洪流惊呆了,他不假思索,只带百余轻骑,向洛阳方向仓惶而逃。正从泽州大摇大摆赶往潞州接任的新科潞州行营招讨使刘知俊听到兵败的消息,惊得几乎从马上掉下来。惊慌失措的刘知俊同样只能向南逃窜。在晋军疯狂的追击下,梁军在潞州以南的整条防线土崩瓦解。泽州、晋州、绛州,处处风声鹤唳。 朱温惊愕地读着雪片般飞来的战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征战半生,剿灭强敌无数,竟然会惨败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之手。 呆立半响,朱温把手中战报撕得粉碎,愤怒地抛向空中。纸片如雪花般纷纷落下,朱温羞愤交加,仰天怒喝:“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尔!” 第三章 决战柏乡 李存勖正逐渐把河东带回到正确的轨道,而当上皇帝的朱温却在风起云涌的倒梁浪潮中疲于奔命。李存勖知道,与死敌的对决正在不远的前方静静地等着他。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决战会来得如此之快。柏乡的原野上,梁晋之间事关命运的大战轰然打响。 11 万事有始,起于微末 朱温发此悲叹,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到手的潞州从嘴边飞走。 李存勖在这场战役中体现出的谋略、决断与战术意识令人叹为观止。在内部人心不稳,外有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平定了内部叛乱,稳定了人心,接着示弱于外,迷惑梁军,为自己争取时间。随后,亲领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驱潞州,充分利用大雾发动突袭。在这场如教科书般经典的突袭战中,先击敌要害,后斩敌两段,制造混乱,最后以大军分道猛攻,令近十万梁军无还手之力。 而他,才只有二十三岁。 在李存勖冷静的头脑和果敢的用兵面前,朱温的老迈与迟钝暴露无遗。面对李存勖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自感子嗣无能的朱温情不自禁地发出了那样的悲叹。征战半生的朱温已经隐隐感到,如果有谁能在自己死去之后灭掉朱家,这个人只可能是李存勖。 晋军以得胜之师继续南进。在泽州,他们遇到了后梁名将牛存节坚决的阻击。同时,梁将刘知俊从晋、绛等州搬来救兵,昼夜兼程赶来增援,徐怀玉也从洛阳北上救援。眼见各路梁军纷纷来援,李存勖果断下令结束攻势,全线转入防御。 大胜之下的李存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很清楚,以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动摇后梁的根基。要击倒朱温这样的对手,非一朝一夕可成。他现在急需要做两件事:壮大自己和削弱对手。 李存勖对河东的顽疾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军纪混乱,治安恶劣,官吏腐败,民生凋敝。而这一切,都因为河东长期以来沿袭沙陀族部落式的管理方式。如果不能彻底扭转这些,河东霸业犹如空谈。从小从中原文化中吸取养分的李存勖显然有着和他父亲迥然不同的思维与理念。现在他一战成名,威望如日中天,正是推行自己治国理念的大好时机。在张承业的帮助下,一条条法令从晋王宫中发出,严肃吏治,打击贼盗,抚恤孤寡,宽松狱讼,广招人才……李存勖更是亲力亲为,频频微服出访,体察民心,严惩贪官,河东上下风气为之一新。 李存勖也认识到后勤补给对打胜仗的重要性。潞州一战,缴获梁军粮食超过百万,足见朱温对补给的重视。没有雄厚的家底,显然无法和梁人抗衡。他向各地派出专人,加强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囤积粮草,整修军备。河东的王霸之业,就这样起于微末,在悄无声息中慢慢起步。 除了内部革新,积蓄力量,李存勖更摒弃了李克用在对外战略上四处树敌的方式。只要是朱温的敌人都是他的朋友,只要有能打击后梁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 908年六月,凤翔李茂贞、邠州军阀杨崇本联合西蜀王建,出兵五万,会攻长安。李存勖得知消息,立即派张承业率军支援。急火攻心的朱温派出大将刘知俊、王重师领兵反击。张承业还在半路已经听到蜀、岐联军大败的消息,悻悻退兵。但自此以后,后梁在关中的控制力江河日下,而反梁的浪潮却愈发凶猛。 三个月之后,李茂贞、王建卷土重来。李存勖立即派李嗣昭、周德威带兵三万南下攻击晋州,互相策应。周德威与梁军在晋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