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十三府之首,堂堂镇国府的刑候刑远国,当然能够看出礼部尚书手中圣旨内隐藏的含义。 和则生,分则死。 不过,刑远国对这句话的理解,比起方正直之言,又要上升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便是国邦相交。 一个强大的国家,会将周围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域或者是小国收为藩邦,这种事情在历史中并不少见。 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时候是因为刚刚建国,为了休养生息而暂时为之,也有些时候是因为地域文化不同,为了安抚民心,保证国力发展不得不为之。 南域与大夏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后者。 文化,信念。 不论大夏要打下南域需要多少的军力付出,就算真的能打下,大夏也不会这样做,因为,南域文化的不同,代表的是思想和信奉的不同。 如果按照大夏的文化来治理。 唯一的可能就是暴乱四起,纷战连绵,人力,物力消耗惨重,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民不聊生。 圣上林慕白知道这一点,刑远国又如何不知道这一点? 至于国邦相交的方式…… 很无疑的,只要是圣明的君主都会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但无论你怎么并施,都一定会出现‘恩重’或者是‘威重’。 两者的好坏,暂时不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夏并不想吞并南域,那么,对于大夏来说,在意的便不是利益,而是长久。 一旦论到长久,聪明人自然会选择后者。 而事实上,大夏王朝这些年来也确实是这样在做。 即使南域现在与大夏开战,即使南域已经出现了独立称帝的思想,大夏依旧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原因很简单。 为了长久。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南域太过于特殊。 施威? 怎么施? 派几个使臣叫嚣几句吗?或者派上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来驻守?前者毛用没有,后者,国力耗损巨大,同样毛用没有。 那么,最直接的施威就是杀! 杀到你不敢反抗为止。 可南域总共才多少人?本就是地广人稀,你再杀上一批,结果只会出现一种情况,成为一片荒地。 这样一来,处理南域与大夏的国邦之交的方法就明确了,施恩,也唯有施恩可选。 论到施恩。 最高明的方法当然不是金银珠宝,美女粮草的每天送个不停,而是在最危难时刻的雪中送炭。 当刑远国看到圣旨中的那句“和则生,分则死”的时候,便明白了圣上林慕白派出礼部尚书的意思。 等! 等待“雪中送炭”的时候。 方正直的出现,让大夏与南域的这场战争提前发生,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将大夏推到了一个极为被动的局面。 可反之…… 也将大夏在南域战局的作用降到了最低。 定山关被破,大夏无法派兵增援,这便等于断了后路,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太子的兵同样不可能赶到寒猿部落,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理由。 武试都没有结束。 太子却跑到寒猿部落来掺和方正直和南宫浩之间的比试,可能吗?这不是摆明了告诉南域,我要来偷袭你的圣山城了吗? 所以,当圣上林慕白接到定山关被破的消息时,便已经可以预见到这场战争下一步的走向。 太子的兵一定被围,而寒猿部落一战,无论谁胜谁败,最终都势必受损严重,最好的情况下,也就是拿下一座“孤城”。 而且,还是一座迟早都要被破的“孤城”。 这样的情况下。 无论是南域,还是魔族,都不可能再将大夏的那点兵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是会马上执行下一步的计划。 抢占先机。 如此,大夏便从最初的“明”,变成了“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原本,鹬蚌是大夏和南域,魔族安然的坐在渔翁的位置上,可转眼间,鹬蚌就变成了南域和魔族,大夏却反倒成了一个藏在暗中的“渔翁”。 谁又敢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刑远国在看到圣旨后,便知道了圣上的意思,自然就安安心心的当起了观战“渔翁”,并且随时准备施恩南域的角色。 接下来…… 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