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句话进言:其一,用良将贤能;其二,要快,绝不能拖延。 此前臣便进献方略,劝陛下早日派兵加强采石防卫,当初李处耘的人还在数百里之遥……以前的疏忽多说无益,今周军李处耘部兵力单薄、当涂城亦在我手。尽快以重兵反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臣举荐林仁肇率军奔赴采石,主持此战。” 李煜听罢,陈乔这话有当众责怪国主的意思,心下有些不悦,人之常情,任谁被指责也不会愉快……何况李处耘进军到采石难道是朕的疏忽?如果没记错,陈乔当初上奏的方略是从京口分兵,对采石的增强重点在水面;要是早早按照他说的办,到时候京口丢了,他们就要说周军主攻方向就在京口,是不是又要责怪朕判断失误? 这些久居高位的大臣,陈乔、韩熙载等等,胆子都很大,有意无意之间就有点不把新君放在眼里。不过李煜并不打算与他计较,毕竟现今大敌当前,与大臣争斗绝非好事;李煜还想做出一副虚心纳谏的姿态来。 他说道:“陈公言之有理,不过周军李处耘部人虽少,却掌握了采石附近水面,可能会从江上增兵;我国应以重兵进趋采石。林仁肇可为大军前锋……皇甫将军。” 皇甫继勋忙拜道:“末将在。” 李煜道:“神卫统军都虞候林仁肇为前锋,你是神卫统军都指挥使,出征为主帅如何?” “不可!”陈乔不等皇甫继勋答话,忽然毫不客气地谏言道,“皇甫将军虽为忠良之后,但从未有过拿得出手的战绩,也没提出过什么有见识的言论;单以出身和位置授予军国大任,恐非上善之举。战阵之上,无论出身贵贱,都是一样的作用。而林仁肇则不同,至少微臣比较了解他,此人主持采石之战,是较好的人选。” 李煜听到陈乔当面说皇甫继勋坏话,话里虽然比较委婉,但意思很明白:说他徒有出身,没有本事!李煜不动声色,心道这样可能反而激将皇甫继勋。 不料皇甫继勋并不生气,抱拳道:“陈公之言,并非没有道理。末将并未担当过大任……可林仁肇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人。我与他都不怎么适合担当此番大任!” 陈乔道:“那皇甫将军何不举荐个人来?” 李煜这时开口道:“文武不和,你们这样吵来吵去没什么用,何不听朕之意?” 陈乔忙道:“臣等皆是进言,下旨的还是陛下。愿尊陛下旨意。”皇甫继勋也表示遵从国主的权威。 李煜便道:“意见不合,应相互让步。便依朕之意,皇甫继勋为主帅,林仁肇为前锋。依朕看,皇甫继勋沉稳,林仁肇勇猛,二人相互商量协同,正是各为所长……” 陈乔听罢一声不吭,但也没反对了。皇甫继勋刚刚才说过愿意听从陛下圣旨,当下也抱拳道:“末将遵旨。” 李煜一琢磨,自己说错了一句话……皇甫继勋以前就多次说林仁肇的坏话,刚刚也说林仁肇也不是个好将领,显然不和,说什么“相互商量协同”是睁眼说瞎话。于是李煜又改口道:“林仁肇为前锋,可以直接听命于朝廷,不受主帅所限。只要他够勇猛,没人会限制他的能耐。” “陛下英明!”陈乔这时才比较满意地作拜。给予林仁肇一定的自主权力,显然对陈乔来说也算比较好的结果了……陈乔一直举荐林仁肇,如此下旨应该能让他稍稍满意。 李煜也觉得这样做比较好……虽然陈乔口口声声自喻忠臣贤良,李煜也还算相信他;但陈乔是作为大臣的身份在考虑。李煜是国王,不得不提防一个原本不属于统治中心的中层武将,何况他对林仁肇很陌生,没太多的了解;让皇甫继勋为主将,主要是皇甫继勋是圈子里的人,更可靠,至少不会卖主求荣;若是林仁肇这个闽国降将想拿南唐军来作为投降本钱,皇甫继勋也能制约他。 接下来又与大臣商量出兵事宜,李煜催促皇甫继勋尽快准备出征。皇甫继勋主力将率禁军二厢兵力四万余众,林仁肇前锋也将得到一万多人。增援采石的人马将近六万人,兵力远远超过李处耘部……因为李煜对百余里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