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周围到处都是险情,一不小心就要全军覆没。 但梁洛仁也清楚,泾州败北,陇州还要面临梁军的压力,邠州、京兆与岐州接壤,但唐军的援兵不会那么快赶到,关键还是岐州本地的府兵。 更何况唐军大败,士气低迷,不过数百残卒……若是全力攻打,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摆在面前的果实太过诱人了,只要唐皇与秦王死在仁寿宫,不说其他的,梁军必定能在西北站稳脚跟,说不定还有资本与大唐一争高下,窥探中原。 第七百八十章 惨状(下) 仁寿宫内,一片愁云惨雾,李渊疲惫的坐倒,额头上满是冷汗,嘴里咬着一块破布,时不时的闷哼两声,一旁的太医正在为其拔箭敷药。 李渊还有太医,但还有那么多受伤的士卒,这时候,李善早年设的伤兵营起到了作用,在代州军中,向来是百人必有两护兵,这种模式被苏定方带到了北衙禁军。 虽然没有多少药物,也没有酒精消毒,但第一时间处置伤口,终归是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能维持已经很低迷的士气不再下滑。 这时候的李世民也不再废话,全盘接手防务,下令全军收缩至天台山,严守要道,并将大量财物丝绸丢弃在外宫。 等安排好了防务,并顶住了梁军紧接而来的第一波攻势,李世民才开始清点人数……主要是天策府这边,细查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此次随李世民前来的四百天策府亲卫,战死失踪高达五成,更有多位将领阵亡,这些都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依为臂膀的大将,如何不让李世民痛心疾首。 其中当年与秦琼、程咬金同时投唐的牛进达、吴黑闼两员大将阵亡,侯君集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独孤彦云面门中箭,死状极惨,梁建方左腿骨折,甚至玄甲军的创立者,马军统领翟长孙也中箭伤重不治。 此外天策府典签,十八学士之一,前隋隋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苏勖也在乱军中不知所踪,天策府长史,黄门侍郎唐俭坠马至今昏迷不醒,天策府司马,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身中两刀,伤重不起。 可以说,天策府膏华在这一战中已去两三成了。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周围的几位幕僚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凌敬都是第一批入仁寿宫的,都听出了李世民叹息声中的痛苦和愤慨……痛苦是针对那些阵亡伤重的将领士卒,愤慨是针对遇事不明的李渊。 “如之奈何?”杜如晦轻声喝道:“为今之计,当固守待援,若是殿下不奋起,则大事去矣!” 凌敬面无表情的说:“当年在山东,怀仁力承,言殿下当有天命,竭力劝说老夫来投。” “大唐秦王,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难道初败之后,便再无锐气吗?” 李世民擦拭脸上的泪水,深深行礼,“克明、凌公说的是,孤当奋起。” 说一句奋起是简单,但就目前的局势而言,依旧是危如积卵,数以千计的梁军还在山下虎视眈眈,守军不过数百,虽然能依山固守,但如果梁军不计伤亡猛攻,只怕也撑不了太久。 关键问题还是在,援军什么时候能到。 面对次子的询问,李渊无奈的说:“陈福阵亡了,怀仁的亲卫不知道能不能逃去陇州报信。” “没走。”一旁的李道玄低声道:“当时救护陛下,后举旗而立的就是怀仁的亲卫周二郎。” 李渊一怔,叹道:“此战先有苏定方挫敌锐气,后有周二郎救朕性命……” 李世民懒得管这些,低头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梁军当时猛攻仁寿宫方向,并没有追击溃逃的士卒,消息应该很快就会传开。” “雍县?”李道玄想了想,“岐州刺史顾晁,乃陛下老人,善于理政,但不擅军略一道。” 李渊默默点头,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有意授邯郸王李善节制诸军的原因之一。 “京兆、邠州两地……”李世民目光闪烁不定,“邠州出兵需要绕路,兵力也不足,还是要等长安发兵来援。” “灵州战报早已入京,太子理应有备。”李渊精神略为振奋,“若是顺利,明日援军或至。” 李世民没吭声,他心里有着不好的预感,自己那位向来以仁厚待人的长兄会发兵来援吗? 如果自己和父亲都战死在仁寿宫,太子就能顺利的登基称帝……这应该是对东宫来说最完美的结局。 不仅自己死了,天策府大部分膏华都会毁之一旦,甚至父亲都死了,能提前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