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仪式圆满结束,纪书记十分满意,他还亲切地跟杨君苏聊了几句,很体恤地问她工作上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杨君苏:“纪书记,在咱们农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就算偶尔有困难,领导同事们都会及时帮着解决。我现在没什么困难。”领导问这话那是工作需要,你可不能真说。 纪书记笑着点头:“好好。” 宣传干事小刘也过来采访了一下杨君苏,并提了几个问题。 “杨同志,听说你能想到集资建房是受领袖思想影响?” 杨君苏笃定地回答:“那可不。领袖思想和马列主义,常读常新。我们青年一代,要用里面的唯物论指导社会实践,用辩证法思索社会万象,读了这些书,我的思想从浅薄走向了深刻。” 小刘暗想,他们读的是同一本书吗? 小刘采访完杨君苏,回去写了一篇文章。他还写了一篇关于纪书记的,当然发表之前需要纪书记亲自审核一下。 纪书记大致浏览一遍,不太满意。明明当天气氛高涨,情绪拉满,怎么写出来就那么平平无奇呢。小刘也表示很委屈,他以前就是这么写的。他一个内刊的编辑,十天半月出一期稿子,你不能拿记者的水准来要求他吧。 他满腹委屈地去找已经退休的马师父请教,马师父一针见血地说道:“你写得着实平淡了,以前没问题是没有对比。现在有了对比,就不一样了。” 小刘不解地问道:“我跟谁对比了?” 马师父恨铁不成钢:“那个杨君苏啊,你看看她的发言,多会鼓舞人心。听着她的话能让人热血沸腾,再瞧瞧你写的让人昏昏欲睡。” 小刘垮着脸:“那我怎么办?” “向她求援。” 小刘摇头:“她抢了我的饭碗怎么办?” 马师父叹息一声:“你这孩子眼界窄了,人家会瞧得上你这职位?人家现在是宋科长的得力干将,是纪书记眼前的红人儿。会想不开来当一个内刊编辑?” 小刘一想也是,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刘就快就找上了门,找杨君苏约稿。 作者有话说: 12为引用,出处是几本六七十年诗歌中的,没记书名,只记了笔记,百度没查到。 第六十七章 去县里开会 农场内刊没稿费, 让人家义务写稿,小刘也有些不好意思:“杨同志,要不我请你吃饭吧。” 杨君苏摆手拒绝:“不用不用, 咱们都是无产阶级兄弟姐妹, 理应互相帮助。没事的, 我给你写。” 杨君苏答应第二天交稿。 小刘一脸惊喜:“不急的不急的。” 杨君苏说到做到,第二天上午就交了两篇稿子上去,一篇是奠基仪式的感想总结, 一篇是对新场未来的畅想。 小刘先审的稿,看罢, 他不得不承认, 人家杨同志就是有两把刷子。跟她一比,自己写的文章就是白开水, 平淡无味, 让人昏昏欲睡。人家杨同志写的,能让瞌睡的人突然精神。小刘揣摩了一会儿, 为什么同样的词句, 人家杨同志这么一组合就是那么带劲呢。就像是同样的五官,有的人就是能组合出让人惊叹的长相。 小刘叹息一声,把稿子交给纪书记审查, 纪书记一看,眉头都舒展开了, 心情也畅快了。稿子就要这么写才有意思嘛。 他大手一挥:两篇都发。 三天后, 杨利民在农场内刊上看到了闺女的名字, 还是两次, 他激动得两眼呆滞。 众人争相传阅, 纷纷恭喜杨利民。 杨利民得意得尾巴都快翘起来了。 旁边的耿忠气得脸都绿了。 他到底没忍住, 酸气冲天地说道:“有什么可得意的,不过是上个农场小报而已,总共才多少人看,有本事让你闺女上县里市里的报纸啊,那样我才服你。” 杨利民回击道:“有本事,你也让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