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好人绞尽脑汁只想到十个不违背道德的方法,他们已经想到了一百个。你要做个好人,受到压榨想到的第一件事就不是反击,而是如何谨守底线,然后你会继续受到压榨。直到有一天,你陷入自我怀疑,开始纠结,自问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为了什么而坚持。” 戚晚一句话都接不上来,虽然她面上不认同,可她心里却有一道声音,正在与安闲的论调共鸣。 没有预测坏人思路的头脑,没有比他们更凶狠的手腕,仅凭一个“我想做好人”的美好愿望,如何实现? 不知为何,戚晚忽然觉得那些照片有些烫手。 直到她走回房间之前,安闲在她身后劝道:“那些照片,无论你还不还她的下场都是一样,但你还了,这就是你的态度,它会关系到这个家的和谐和咱们以后的生活。而且我把丑话放在这里,就算你要拿自己的生活给她陪葬,她也不会感激你。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真有这个觉悟吗?” 戚晚没有回应安闲。 她一宿都没有睡,肠胃再次闹脾气,不停地跑厕所。 然而第二天早上,戚晚还是爬起来去上课。 临出门之前,她将那叠照片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并换掉了原本那个有她笔迹的信封,将它撕掉后扔进纸篓。 …… 作者有话说: 大家的留言我都有仔细看。 这里回应我文里的内容: 文里表述上大学是三个女生唯一的最好的出路,这是狭义上的,特定指某个人,某个处境。 广义上要说明一下,我并不认同上大学是“所有人”唯一出路这种统一的绝对的认知。 从心态上说,选手太多,路就那么一条,无论是达到对岸还是没有达到对岸的人,过程中都会焦虑,胜利者要面临下一关,失败者会留下遗憾。最终没有人成功,上面总有人,没有人可以永远保证第一。 假设如果上大学是“所有人”唯一出路,在这样统一的绝对的认知下,那么没上的人怎么办,怎么想?这不意味着就“完蛋”了。 ps:写这段的时候朋友还说,现在二极管有点多,分不清广义狭义,非黑即白,不允许多元认知,叫我一定高举大旗说“正确”的话,坚定这就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别的路,不然会被喷。 还有时下所谓的“成功学”教育是非常洗脑的,都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成功,失败了也不意味着完蛋,但人们说话做事,用作比喻,还是不自觉地把真实的认知带出来,用“成功”、“失败”来评价一件事,一个人。 任何一件事,一个行为,都要用这两个词做标尺,看更向谁靠拢,如果是成功,高兴了,如果是失败,沮丧了。 情绪、心态、认知就被两个词控制了,到最后还会变成一种自问自答,我失败了,是因为我做错了吗,我错在哪里呢? 其实真正有问题的地方是这种心理暗示,做人要拿“成绩”衡量,然而信奉“成功学”这一套的人是很难发现盲点的,更不要说挣脱了。 关于欲望: 看到有亲提到荣格对欲望的自白。 其实说白了就是,你心里的欲望早就在了,只是你没看到它,或者没有看到全貌。最深沉的欲望是善于隐藏的,外界的刺激会令我们“觉醒”。 关于三个女生: 1、不到绝境,不会杀人。 2、不到绝境,不会逼出真实的性格和阴影自我,现在的她们脸上的人格面具还没有完全脱落。 最后关于人格面具,这里拿星座做比喻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