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戴高山文集

正看隋炀帝


共设立五郡。

    由此我们不得不说,隋炀帝西巡张掖,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后唐太宗感慨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以来不过一两代耳。”

    隋炀帝开拓疆土,西北到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了儋耳、珠崖、临振三郡。而最北边到了五原郡(今内蒙后套一带)。

    但是,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隋朝的国力消耗巨大。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唐太宗时代。直到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后计划被取消。后唐高宗继位,唐朝继续向高句丽和百济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并在公元660年,唐朝与新罗联军消灭了百济,于公元668年冬,唐朝和新罗联军最终灭亡了高句丽。

    隋朝共与高句丽发生过四次战争:

    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高句丽进攻隋朝的辽西。隋文帝大怒,征派大军三十万多万,攻打高句丽。后因士卒多病,水土不服,高丽又遣使谢罪,遂罢兵。

    公元612年,隋炀帝再次向高句丽发起挑战。他调集了士兵百万,民夫两百多万,以强大的军事优势,一举向高句丽发起进攻。虽然隋军已经攻至平壤附近,但由于不能适应当地恶劣环境,最终大败而返。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进攻高句丽。在争战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对于曾经是手足君臣的杨玄感起义,让隋杨帝一时无法应付。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隋炀帝只能仓皇撤军。

    公元614年,隋炀帝第三次进攻高句丽。虽然雄心不减,但因国力已衰,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但吊诡的是,高句丽也因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让隋炀帝拣了一个大便宜,顺水推舟就此撤军了。

    进攻高句丽的战争,先后动用了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可计数,大量的士兵、民夫死于战场和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动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难以继续维系下去,最终引发了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

    然而,即使在隋朝灭亡之前,周遍各国也是尊服于大隋王朝的。有隋书记载道:“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无怪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地说:“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的确,隋炀帝虽然没有最终享受到王朝强大的快感,但肥水不流别人田,他的前期创业,为自己的女婿唐太宗留下了丰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使得后来唐朝开创盛世变得简单而轻松起来!无可否认,如果隋炀帝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休兵养民,大概中国就不会出现伟大的唐朝,李世民充其量也只是一代知名的驸马爷!

    3.

    同样无可否认,大运河的挖掘,为中国的南北沟通,提供了运转便利。这使得中国的南北经济得到互补,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确立了中央统一集权大局面。大运河的开掘,为唐之后的中国王朝以及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福祉,因此,隋炀帝又再一次为其女婿唐太宗,铺下了一条强国之路。

    然而,后人在评价隋炀帝挖掘大运河时,所用的表达词汇多为劳民伤财,以满足他个人到江南游玩的私欲。事实上,隋炀帝挖掘大运河,是因为隋朝的经济和军事所必须进行的结果,同时也是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财力和物力所促进的结果!

    由于隋文帝时期善于休生养息,国家治理得较好,经济相对繁荣。隋朝由战乱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过度到和平时期繁荣的社会环境,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

    今天,我们知道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以强化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的开凿,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隋炀帝的政治和军事远见,加上经济实力的充分允许,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始下令挖掘大运河。

    当时,征发劳工数百万人,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也有说四大段)开挖: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为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为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

    隋朝大运河的挖掘,M.HzgJJ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戴高山文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