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学习英文 ◎招待所里风言风语,如何解决?◎ 老外指着书上写着孙和平三个字的地方说: “窝叫贺平,损贺平。” 欧荣伸出手,老外跟她握手。 “我叫欧荣。” 老外重复了一遍他的名字,但是荣这个读音总是读成四声,他无奈的抓抓头发: “你们中文,太……难,太难了。”困难和灾难的难字读音不同,他把难读成了难。 欧荣翻着那本武侠小说。 小老外还挺认真,读小说就像现代人读古文一样,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了横线,整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空白的地方都被填满了注解和翻译。 当然,是英文版的。 欧荣缓慢的和他说: “我教你中文,你教我英文。” 她还贴心的正对着老外的脸,以方便他能看清楚每个发音的口型。 “解释这本书,需要你打好中文基础,你的中文基础还不够。” 欧荣这样告诉孙和平。 他懂了她的意思,比着ok的手势,嘴里说着: “ok,ok。” 然后意识到欧荣不懂ok的意思,又用中文连着说了三个好。 就这样,欧荣从小学拼音开始教,一个字一个字的纠正孙和平的发音。 孙和平也从英文字母开始教欧荣。 欧荣学习的时候吴晓丽就坐在她身边也跟着学习。 他们约定好,孙和平下班吃完饭后,一起学习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学中文,一个小时学英文。 孙和平走后,欧荣还要自己再教晓丽一遍,并且布置作业,帮她巩固知识。 欧荣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她不懂得如何教人中文,也不想误人子弟,于是晓丽睡着后,她去空间淘宝里买了几本专门教外国人学中文的专业书,还有磁盘。 为了看碟片,还特意买了一台电脑和超级大容量充电宝,可充电脑的那种。 明天该讲什么?留什么样的作业? 欧荣都在空间准备好了。 她不禁再次佩服起国人的大淘宝来。 欧荣本来还在为纸笔的事情发愁,学习没有纸笔怎么行?而供销社的学习用品要拿学生证和文具票买的,欧荣现在哪里能弄到这些东西。 一筹莫展之际,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搜了一下60年代笔记本。 没想到还真给她找到了。 大红色的塑料封皮上面是工作笔记四个烫金大字,塑料封皮是可拆卸的,就像书皮一样。 更妙的是,这家店还有笔记本内芯卖。 款式相当复古简单,无论是封皮还是可替换内芯,和现在供销社里卖的一模一样。 笔的话也能找到复古款的铅笔,钢笔,配套的橡皮更好找,就连墨水也找到了同样复古包装的。 连厂名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到了后来,要么这些厂成了百年老厂,归私有化,要么就是早就倒闭了。 但淘宝牛就牛在这里,人家厂子都倒闭了,但是打着厂名的经典款还在卖。 而这些厂,在现在,都是新兴产业,而且属于国有。 圆珠笔,中性笔,是后来才有的,现在国人用的文具都是铅笔为主,只有一些大领导才用的上钢笔。 所以在大街上,要是看到哪个人,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或者军装,胸口的长方形衣兜里再别支钢笔,那绝对是大领导或者大领导的家里人没跑了。 教授或者科研人员也有可能,反正别钢笔的基本都是这一挂的。 又能代表学识身份,又能代表社会地位,他们对待的钢笔的态度,就像现代人对待法拉利的态度一样。 这些东西在淘宝都不贵,笔记本内芯6块8,钢笔三只不到十块钱,还送墨水。 带封皮的工作笔记10块7,欧荣买了三本,一本备课用,一本当学英文笔记用,最后一本也是学习笔记,不过是学学校知识用的。 她在村里初中毕业,但村里初中的程度和京市小学差不多,教教外国人学拼音还成,要是靠它拿毕业证,想都别想。 这些知识她虽然都会,但是样子还是要做的,不但要做,还要多做,不然你一个农村丫头都不用努力,就能考上北大清华,是个人都得把你当天才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