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超音速下,下一代作战飞机进行攻击时,如何克服高速气流对弹舱内部的侵蚀和破坏? 再有,整体结构弹舱由于其特殊性,必须做到轻而坚韧,也就是说,即便弹舱的面积大,但重量决不能占比太高,不仅如此,整体结构弹舱的结构强度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如此才能在整体结构上做到最优。 如此种种,若是不解决的话,下一代作战飞机只能是镜花水月,别说做出来,连理论能不能成型都是个未知数。 然而测试这些数据的精密仪器设备绝大部分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别说是你腾飞集团了,就是美国人的亲爹,漂亮国同样是不搭理,没办法谁让这些关键性的东西是他们航空霸权的支柱呢。 既然是支柱,当然就要立得住,不能动。 于是乎,腾飞集团哪怕都快垂涎三尺了,美国人就是一句话,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没办法做的跟美国人一样的效率。 怎么办? 庄建业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小步快跑。 腾飞集团不具备美国人那种高端的实验设备,测试装置以及实验仪器,以至于原本实验室内就能解决的东西,不得花费更高的成本,承担更大的风险去做真实的试飞试验。 可即便如此整体结构弹舱依旧没办法一次成型。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非要一次性吃个胖子?把一大块肉分成几个小块,一口口吞下不是一样? 装载8枚中距空空导弹的大型整体结构弹舱因为没有这么大的设备和精密仪器,一时半刻是做不了,但装载一枚小型弹药的小型弹舱腾飞集团也做不了吗? 这个难度虽然不小,但对在这方面已经研究五年之久的腾飞集团来说并非不可逾越,更何况这么多年腾飞集团联合国内几个顶级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也没闲着,在大型测试设备和精密仪器上同样有着长足的进步。 尽管还达不到f—22机腹下那种大型弹舱的测试所需的技术水平,但确定两侧的小型侧面弹舱的一系列理论情况还是勉强够用的。 既然如此,那还说什么,疯狂刷经验就是了。 先从能够装载一枚小型弹药的弹舱开始,逐步增大到可以装载两枚、三枚,直到达到下一代作战飞机的设计标准为止。 就如同当初腾飞集团制造航空发动机,用燃气轮机来刷经验一样,将切实可行的应用作为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敲门砖。 问题是航空发动机可以依托燃气轮机去刷,整体结构弹舱怎么办?难不成要在trj—500支线客机下面开个口子? 别说部队让不让这么干,就算同意了,没有切实可行的作战需求,只是单纯的开口子也不行呀。 问题是部队的飞机机种就那么几个,除了轰6外,也没见那个机型能够在机体什么部位动刀子的。 就在庄建业等一众腾飞集团的工程师们绞尽脑汁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fbc—1a战斗轰炸机总师就送来这么一个没有框架的脑洞,还找什么机型改弹舱,fbc—1a战斗轰炸机总师配属的进气道保形油箱,抽空油料不就是个极佳的弹舱载体嘛?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