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和

清和_251


他掰腕子,最好提前叫上救护车,否则,胳膊掰折,肋骨敲断,顺便再断两条腿,他概不负责。

    阴雨蒙蒙中,孟清和坐在车辂中,靠着车壁,凝神思索。

    到了大宁,该先走哪一步?

    总觉得,鞑子叩边,朵颜三卫上疏,凑到一起,未免太过巧合。

    不过那又如何?

    孟清和掀开车帘,任由雨水扑在脸上。

    车到山前必有路,事情总有因果,找到了线头,总能理顺。

    实在找不出头绪,一刀斩断,也未尝不可。

    “兴宁伯?”朱高燧策马走过,“可是坐在车里闷了?那就出来骑马,省得想吹吹风还要掀帘子。”

    孟清和:“……”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

    永乐元年二月甲戌,天子下旨,设北平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设镇守,节制朵颜三卫。随即令于北平设行部,国子监,并于同月改北平为顺天府。

    南为应天,北即顺天。

    天子迁都之意昭然。

    朝堂之上,群臣都有些发懵。

    锦衣卫和皇太子的事还没解决,天子又要迁都?

    南京为古都,良田丰茂,商业繁荣,文气鼎盛,堪称大明最繁华之地。自开国以来,直至燕军兵临城下,几十年未经战祸。即便附近州府时有海寇出没,也多为癣疥之疾,各地卫所官军就能解决。管他来多少,全都赶进海中喂鱼。

    相比之下,北平虽为燕王封地,却是实打实的“边塞”。春季大风,夏季炎热,冬季苦寒,作物产量一年一般,商业也比不上南京繁荣。且民风好武,连妇人都能抄板砖拍人,治安状况着实堪忧。加上每年都有鞑子叩边,在大部分人眼中,和蛮荒之地无异。

    好端端的南京不呆,却要大费周章的迁都到北平?

    天子念旧,怀念出门就能和北元干架的美好时光,总不能拉着大家一起去草原吹风,到大漠吃沙子吧?

    是元朝大都又如何?

    经过元末战火,早就没了昔日风光。

    在交通便利,经济繁华的地方住久了,冷不丁要集体搬迁到贫困山区,任谁都受不了。

    忆苦思甜可以,生活质量严重倒退坚决不行。习惯了江山水乡,绝大多数官员都不愿意跟着朱棣去北平吹大风。

    反对迁都的奏疏又一次堆满了通政使司,阵势丝毫不弱于反对重开锦衣卫北镇抚司。

    通政使司的官员一边封存奏疏,一边小声嘀咕,以今上的性格,肯定又是一次胳膊拧大腿。没拦住锦衣卫重新挂牌营业,迁都这事也铁行拦不住。

    皇帝不是不讲理,也可以商量。

    问题是,在商量之前,皇帝亲自画出一个圈,棍子扛肩上,直接表明态度,哪个敢踩线,绝对腿打折。

    这样还怎么商量?敢坚持真理的都是嫌命太长。

    有个英明的铁腕皇帝是大明之幸,却未必是百官之福。

    左右通政互看一眼,叹息一声,想那么多作甚,干活要紧。迁都与否是天子和六部天官掰腕子,以他们的级别,还是明哲保身,别搀和了。

    严格来讲,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满朝文武,应该是孟清和。

    从高楼大厦,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现代社会,一下飞跃到出门要靠11路的封建王朝,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摆脱赤贫阶级,走到今天,其中的艰辛有几人能够体会?

M.HzGJj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清和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