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明年明年爹给你种点甜杆子吃。” 轻言哄劝的声音还在耳边可人却已经离开,从那以后甜杆子成了陶惟心底最渴望的东西,虽然转年二姨特意给栽种了一拢,可在陶惟心中,二姨栽种的没有爹栽的甜没有爹栽的香,就连后世那些啥巧克力都不如爹的甜杆子。 以为遗忘的记忆在这一刻重新被翻出,闭了闭眼睛,挡住了眼底那一股股想要蜂拥的热意,忍了半天,陶惟才抽了下鼻子转头看向自家的两间小屋,灰突突半砖半泥盖的房子是爹娘苦干了三年在陶惟六岁那年盖成的新房。 虽然经过三年的风吹日晒,可住进新房的喜悦,陶惟忘不了也无法忘记,一车车的砖胚子都是陶惟跟爹一起在村口土窑子里烧的,每一砖每一块泥都有着无法复印的痕迹。 闭着眼摸着坚硬的墙面,陶惟忍了好久的眼泪顺着眼角流淌下来,冬日里难得大太阳照在身上温暖着陶惟干瘦的身体却无法温暖陶惟干枯的心,闭着眼一下又一下的轻轻抚摸,好像在寻找那一块砖是爹垒的、那一块砖是娘垒的。 从房前摸到屋后,转了一圈的陶惟满脸泪痕的拉开虚掩的房门,一股热气迎面袭来,“娘,二娃回来了。” 站在门口,哽咽的低喃从陶惟口中吐出,“娘,二娃回来看你们了,二娃不争气,这么久没回来,你们生气了吧,娘,我想你我想我爹.....。” 一步一行泪,喃喃的陶惟走到了平日里娘烧火做饭坐的小板凳,颤抖的指尖细细的抚摸着上面的痕迹,‘这是娘的。“小凳旁的一把生了锈的斧子是爹的。 大滴大滴的眼泪滴落在陶惟手下的小凳,抬起手腕用袖子擦掉泪痕,陶惟抹了把脸,抽了抽鼻子,把小凳和斧子放好,挪动着发麻的双腿来到父母的房间。 两间半砖房除了中间的灶房,只有左右两间,左边是父母的右边则是陶惟的,可小时候,陶惟娇气,不乐意回自己屋,很多时候都是跟父母挤在大炕上,掀开半截的布帘子,陶惟走进了只存在记忆中的小房间,。 那时候,跟着于成飞离开小山村的陶惟除了开始几年耿二凤还在世的时候经常回来,后来随着耿二凤、万永贵先后离世后再也没有回到这个小山村,即使是拜祭父母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从来没有回到自家的小房子。 只是后来隐约的听说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在一场罕见的大雪后倒塌了,虽然遗憾,但是全心沉浸在训练中的陶惟也仅仅是一个遗憾,直到出事,远远的回来看了一眼的陶惟才知道老房子对他是个怎样的存在。 眼底闪过羞愧与内疚,带着满满的遗憾深深的思念陶惟看向记忆中描绘的画面,一铺大炕,一个炕柜,靠近右墙的位置有一个自制的木柜子,旁边立着一个炕柜是小屋内全部的物品。 摸摸爹亲手打的柜子,又摸摸旁边有些污垢的炕桌,原木的纹路虽然有些模糊,但是陶惟还是能够清晰记得那个位置的钉子是他在爹的帮助下钉上去的。 “爹,二娃的手艺还不赖是不是,你看这些年,小桌子还这么结实....。” 蹲在小桌子前,眼里全是泪的陶惟扯动嘴角边笑边说,好像老实憨厚的爹就在自己面前一样,喃喃着不找边际的话,这一刻,所有深埋的一切好像一部清晰的老电影,慢慢的在陶惟的脑海里播放,父母的音容笑貌、曾经幸福的笑闹、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过生日的画面,一切的一切都再次浮现。 泪眼模糊的陶惟慢慢的起身拉开柜子,顺着敞开的柜门掉落在地上的包裹让陶惟抽了抽鼻子擦了一把眼泪,弯腰捡起,异常软乎的包裹让陶惟楞了一下,随即好像想起什么似的浑身剧烈颤抖起来,慌乱的直颤的手指解开了包裹的口子。 一套崭新的黑布棉袄棉裤出现在陶惟面前,颤抖的手指捧起陪着自己走南闯北的黑布棉衣,陶惟把脸埋在了棉衣里失声痛哭,“娘.........。” 这套入冬前娘给做的棉衣棉裤成了陶惟不敢触摸的痛,害怕衣服破了,陶惟甚至不敢穿,每天抱着棉衣睡觉的陶惟曾经因为这个习惯遭受了无数次的嘲笑,可任何嘲笑讥讽在陶惟看来都不重要,陶惟执着的认为只要带着棉衣棉裤爹娘就会跟着他走遍大江南北。 可以说,这套黑布棉衣棉裤成了陶惟全部的精神寄托,这套棉衣跟着陶惟走进了体工队跟着陶惟走进了国家队甚至跟着陶惟走出了国门,直到出事后,心如死灰的陶惟孤身离开后才被陶惟遗留在国家队,七年的时间里,要说陶惟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那就是这套寄托着全部的衣服没有一起带走。 可现在,寄托了陶惟全部思念的棉衣再次出现在陶惟的视线内,陶惟崩溃了,对爹娘的思念,对爹娘的愧疚,对爹娘的亏欠,一切的一切让陶惟失声痛哭。 好像泪水能够洗刷的除了满身罪恶还有深深的思念。 哭的昏天黑地、哭尽满腹酸楚也哭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