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书拥住面前之人,静默看着殿内一切。 “多谢。” * 沈家一案本就是冤案,卷宗上漏洞百出,平反并未消耗多少时间。 剩下的时日,黎云书将她和昭妃一并整理的律令上奏,请求更替。 礼部的人还在固执己见,“祖宗之法畅行多年,怎能说变就变?” 黎云书一一辩驳了他们,字字铿锵,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沈清容摆手,“律典既是为了稳定秩序,自然也要顺应时代,一味固守反而愚昧了。就按照黎大人说得去做吧。” 他向着她,黎云书却不敢有分毫放肆。 这是她想做的事情,是昭妃一生都想去拯救的事情,也是能造福全天下百姓的事情。 所以她找到沈清容,“我可能还需要一些人手......” 不等她解释缘由,沈清容道:“你自己挑,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 大邺朝中百废待兴,六部都需要重新考量,沈清容每天批奏折要批到凌晨,正忙得不可开交。黎云书知道他的情况,领了人后没再打扰,张贴告示向百姓征求修改律典的意见。 布告一贴出,百姓们都震惊了,“向我们征求意见?这怎么可能?刑部是说着玩的吧?” 可当他们在街巷中看见黎云书的身影,看见她拿着纸笔领人挨家挨户问询时,他们振奋了。 他们把自己心中认为不平等的事情一一举例,七嘴八舌地议论: “黎大人,以后百姓与官员犯法都会受到一样的处罚吗?” “我们控诉官员还会挨打吗?” 而其他分不清刑部和礼部的百姓,则懵懂地问:“会不会影响科考啊?黎大人这般厉害,是不是代表更多的女子都能入朝为官了?” 她一一回应,听到最后一个问题时,认真点头道:“一定可以的。” 细想来,距离她中举已有三年。 今年恰是乡试之时。 因为战乱,八月秋闱被推迟到了十月。沈清容登台后,科考照常进行,民间十分热闹。 邺京的考点由刑部之人监视。黎云书任职巡查,惊觉今年参与乡试的女子竟比往年翻了一倍,十三道之中更有两位解元是女子。 等乡试结束后,黎云书立在昭妃墓前,心道:“孟姐姐,你看见了吗?” 昭妃不喜欢束缚。当年与黎云书闲聊时,她曾希冀自己死后能化为灰烬,去往天地间每一个角落,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而她也确实做到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连尸身都辨不出形迹。 在黎云书的一意要求下,沈清容保留了昭妃宫中旧址,牌位没有设在皇陵之中。他们单独找了片山头垦作陵园,为昭妃立了第一块碑。碑上的她不是以妃嫔身份出现,而是大邺第一位敢于冲破身份牢笼、第一个在朝堂上为女性发声的女子。她是孟棠吟。 当时沈清容批改奏折批到吐血,没有时间陪黎云书去看,她身旁只有黎子序和一群工匠。黎子序左右望望,十分不解:“这么大的陵园,就为了昭妃娘娘一块碑吗?” “她只是个开始。我希望千秋万代中愿意为大家做出贡献的女子,都可以葬在这里。即便人已经不在了,这份精神也能够流传下去。” 黎云书替孟棠吟上好香,认真祭拜洒扫。 “包括我。” 如今她在昭妃坟前虔诚三拜,拿出在狱中列举律典弊病的书册,一页页烧着。 “这一页的律令,已经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