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几日宫里各种摆宴,你也累得不轻。刚忙完,你就顾着娘家人,家里人难道还会跟你计较什么礼数?再说你现在是皇后,哪有皇后过年回娘家拜年的。” 显然初二那天出嫁女回门,福儿没回去,王家人也是经过一番讨论,不然赵秀芬可说不出这种道理。 而且这话一听就是在转移话题。 “我这哪是讲究礼数,我是想你们了。” 福儿先是撒了个娇,又道:“她跟小弟是夫妻,他二人过得不好,我这个做姐姐的也不能安心。” 见此,赵秀芬也不好隐瞒了。 “其实这事我私下问过多寿,他开始不愿说,但我是他娘,哪有儿子瞒着老娘的。” 福儿倒也不意外她娘会把她都问不出来的事逼问出来,因为她娘向来就是这种性格。 再说到底是长辈,多寿不愿跟她说,是考虑到她自己都一摊子事,不想用家事来烦她。但他破了王家的规矩,家里那边肯定要过问的,若不给个合适的理由,恐怕王家人也不会置之不管。 “我这不是埋怨她,若是按照儿媳妇的标准,她也算是合格的。也没有瞧不起咱家是骤然富贵,对我和你爹也是恭恭敬敬,礼数礼节也都到了……” 崔氏并不是个坏人,相反她很有礼,做什么事都是秉持着礼数礼节,一定做到不失礼。 这样的人,从大家妇的角度来说,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王家不是普通人家,王家出身底层,从微末走到崛起,这种经验太难以复制。而且他们富贵的时间太短了,根本不习惯也不理解大户人家讲究的那些规矩和礼数。 他们做什么事都是众人一心,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一家人从来都是亲亲热热,有事也从不藏着掖着。 因此当出现个特别有‘礼’的人,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只从对待两个儿媳妇,就能看出。 王家人对孙荷儿就是亲亲热热的自家人,对崔氏则就是客人。大概就相当于,你对我客气,我就对你也客气。 都没错,就是生疏。 崔氏大概也有所察觉,所以越发对公婆有礼,这也就导致双方越来越客气,再加上还有个孙荷儿在一旁衬着,就更显得王家人似乎不喜欢崔氏。 当然,这并不是崔氏的错,也不是王家的错,只能说是出身不同思想不同的碰撞,时间也许会消弭掉这些不和谐。 可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王多寿和崔氏之间。平时看不出来,时间久了,就有了隔阂。 “……你说她不是作的嘛?咱家不准男人纳妾的规矩多好,偏偏她自持什么大家闺秀的身份,总是想给你弟弟纳妾,显示自己贤德。一次两次,次数多了,你弟就被试探烦了,纳了个妾回来……” 福儿听得哭笑不得。 可又不意外,因为之前那次来京住在多寿家时,她就感觉出崔氏是个很重礼的人。 这样的人也好,也不好。 好就在于真的不会失礼,坏处就在于别人跟她亲热不起来。 “不过你弟说了,他没碰过那女人,就是故意气她的。”赵秀芬又道。 福儿想了想道:“她到底是小弟妻子,家和万事兴,娘你不是一直这么说?赶明儿抽个空,你劝劝小弟,这种气怄久了没意思,两口子有什么说不开的?” “行了,我知道,我抽空跟多寿说说。你也别操心这点小事,我看你最近都瘦了,是不是最近没好好吃饭?”赵秀芬端详了下女儿。 福儿简直想钻进娘怀里撒个娇。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