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中枢的政务状况,财政数据细节,做到心里有数之后,才好更稳健的规划。 眼看到了三月底,刘备和李素也大致把后续的推进节奏想明白了。 刘备决定,这两年的施政中心思想,就是“军事先行,变法掩护”。 科举、财政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变法、优化细节,当然也重要。 比如钱的方面,工商税的具体计征优化,肯定要落实。 土地税未来能不能从人头税逐步向真正的“履亩而税”转变,也非常重要。 历史上真正的履亩而税型税制,要到晚唐的两税法时期才成熟。而大汉目前的农业税制度,还停留在初唐的租庸调法、加个李素拼凑上去的“均输折税”,跟两税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至于科举制度能不能从目前的“各郡自推举人、州级统考录取”,进一步扩大到“全国统考录取”,或者至少是先“南北东西分榜录取”,进一步提升地方上围标的难度,减少举人产生的利益输送,这更是未来大汉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 但是,没个契机就随随便便重提深化变法,还是容易被朝臣反对、以及被重新成长起来的地方势力抵触。 毕竟,变法始终是触动人利益的,不管是钱还是官,都足以激起人铤而走险。 天下彻底和平、毫无民变,已经六年多了,很多人会渐渐失忆,忘掉朝廷的决心和力量。 刘备倒不是担心有人闹事后、军事上镇不住。就算真闹起来,大不了也就跟204年那波青兖反度田反移民的余孽一样,军事征服就好。毕竟中兴诸将都还在呢,刘备有绝对的刀把子在手。 不过,天下终究已经太平,就算压得下去,也会给统治留下一些履历污点,最好还是从头就别出现反抗。 这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变法之前,先展示一下肌肉,对外展示。重新提醒一下已经过了六年淡忘期日子的地方世家豪强、朝廷的武力有多么恐怖。 然后,挟对外军事胜利之威,顺势强推进一步改革。 把战时体制的“事急从权”也充分用起来,而很多“事急从权”的临时措施,如果发现确实好用,仗打完之后也不会改回去了,直接把既定事实固化下来、变成长期制度,岂不美哉? 当然,对外军事打击和对内变法的相辅相成,还可以有另一种表现形式—— 不光变法需要军事威望的加持,对外动兵之前,也可以以变法为诱饵,来逼迫朝臣和世家豪强二选一、“两害相权取其轻”。 类似于先放出风声“朝廷今年要实施xxx变法了”,看看地方反应, 如果反对激烈,那就顺水推舟表示“朝廷要实施xxx变法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北伐草原筹措资源,如果不用变法也能把北伐筹措的事儿搞定,那就先不变法了”,用这个诱饵,来诱使大家接受后一个条件。 这个思路,也是李素这几个月里想出来的,并且建议刘备,刘备听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而李素这一策略的来源,显然是学习了原本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鲜卑人南迁雒阳汉化改革。 中学历史课本上都教过,拓跋宏为了迁都雒阳,推行汉化改革,遭到的反对很多。所以他先不提迁都,只说要南征统一南朝, 从平城带兵南下之后,走到雒阳阴雨连绵道路不通,群臣将士都苦不堪言,劝他停止南征,他才顺水推舟表示“这次南下劳师动众,总要做成点事儿,不能南征那就迁都洛阳”。 这不就用好了“先造成一个既定事实”,然后逼着对手进一步退两步嘛,妥协的艺术大多如此。 无非到了刘备李素这儿,军事借口从南征变成了北伐,汉人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换了个角色。 …… 三月二十一,五日一朝的大朝会上,刘备和李素率先演了第一场铺垫的戏码。 李素直接把后世唐朝两税法时的“履亩而税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