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地形可以凭借的,完全在黄河冲积平原上修工事,算是最容易攻的了。沮授的整个防线,也就这里有一段三十多里的平原防区,其他都有山。 说句题外话,汉朝原本在兖州就有一个郡叫山阳,郡治是昌邑,而河内这边的山阳只是一个县。但历史上后来曹丕称帝的时候,直接把山阳县从河内划出来,设为一个公国,跟郡平级,作为“山阳公”也就是退位的汉献帝的封地。 原因就是曹丕看中了河内属于司隶,就在雒阳对岸,离朝廷中枢很近,所以便于监视退位的刘协,不给别人借刘协搞事情的机会。 关羽可选的第二个方向,则是攻坚,直接强攻怀县城池。怀县作为河内郡治,城防设施当然比山阳与怀县之间的平原甬道坚固得多。 第三个方向,是直接顺着黄河往下进攻,突破到怀县后方,再进行战略大包抄,把整个沮授兵团包饺子。 但这一招最大的问题是关羽现在虽然在东垣、野王等地有了船只,但这些船也不过是诸葛亮黄月英改良的“船型大篷车2.0”下水后的产物,论尺寸吨位其实还不如传统的水战走舸。 而袁绍军虽然水军不强,但好歹黄河下游一贯是袁绍的主场。北方黄河水浅,不如长江可以用楼船,不过斗舰、艨艟还是管够的。 诸葛亮又还不懂李素刚发明的“撑杆雷”战术,这种玩意儿也不能大规模用于“走舸换艨艟”的同归于尽战术,毕竟没那么多死士,普及不了。所以至少一年内黄河水战肯定是袁绍占优。 算来算去,选项三不可行,选项二的难度不如选项一划算,那就专注于选项一呗。 事实上,对面的沮授何尝不知道这一切。他对二三两个方向的防守资源,其实也有酌情打折扣,好钢用在刀刃上。为的就是预判逼关羽的走位,然后集中资源守最不好守的防区。 …… 初三这天一早,黄权带着他从长安带来的三千援军,跟随关羽一起亲临山阳县前线,这座原本历史上会在汉朝灭亡后成为退位皇帝山阳公封地的城市。 关羽为了今天这一战,也准备了五万作战部队,不过没有全部带到前线,主要是兵力太多不适宜展开。所以有三万人留在了野王西北、沁水丹水河口西北角的大营里,只带了两万人前出作战。 那三万要等前方有了突破之后,再作为预备队投入,目前先养精蓄锐保持体力。 前线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双方的攻防设施都很完备了。 关羽因为敌人的防线很长、每次不一定选取同一个点突破,所以也没有把杠杆式投石机打造成固定式的,而是宁可多花点材料、增加一些结构难度、牺牲一点射程,做成可移动的“投石车”。 这一点其实挺不寻常,因为自动七年前李素第一次发明杠杆式投石机以来,其实华夏战场上大部分这种兵器都是固定式的。这玩意儿比较沉重,没法整体搬运,攻城阵地又不太需要挪窝,所以做成固定式比较省事。 玩过《帝国时代》的玩家都清楚,杠杆式投石机不比扭矩式,扭矩式才是《帝国时代》里那种可以直接缓慢推着开着走的散弹机,而杠杆式投石机是游戏里的“打包机”,要拆开才能移动。 这一次,为了机动进攻、不被一个攻击点困住,关羽特地强调了攻城器械要全部具有机动性,为此诸葛亮和黄月英还火线优化,稍稍调整了一下结构,确保“打包机”的打包速度能方便快捷一些。 部队机动到位之后,投石机很快部署完成,壕桥车和尖头木驴也推了上来。因为是攻击长堑夯土墙形成的甬道防线,而非攻城,所以没有城门可以攻打,也就不用部署撞门锤和冲车。 黄权没有见识过这类战场环境的攻防厮杀,心中还带着几分疑惑不解,但随着厮杀的开始,他也把这些疑问暂时抛到了脑后,关切地注意着进展动态。 投石机的弹幕破空飞射,关羽今天集中了三十部打包机,火力不可谓不密集。而对面的甬道墙壁不过是一丈半高的夯土,墙的厚度甚至不足以让墙头上并行站三个士兵。 只是因为筑墙的夯土本身就是从墙前面的平地上挖出来的,所以墙造好的同时墙根前缘自然形成了六七尺深的宽阔土坑。让墙壁的总高度落差勉强超过了两丈两尺。 配重式投石机的石弹,只要时间充裕,足以彻底砸毁除了长安雒阳郿坞以外的天下一切坚城关墙,这点防御力算什么? 所以仅仅是一个多时辰的火力准备后,甬道墙壁就被砸开了好几个彻底崩塌的缺口,塌落下来的土方甚至有直接塌近墙前的长堑土坑里,把坑填平了些,看似攻击方更容易冲上去了。 “就这?那太尉为什么还说沮授的防御很难攻破?”黄权看着对面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被砸破了墙壁,顿时觉得心理落差很大,有种期待了半天后发现敌人很弱鸡的意外失望。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