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进一步追求放箭高度优势而抬高重心,下海后还不分分钟自取灭亡。 反正汉朝人基本不动牛顿定律,也不知道“重心”该如何利用的物理原理,把这种“河里更强而下海找死”的错误图纸献给袁绍、陶谦、孙坚,则辽东海军永无忧矣。 …… 李素就这般把他留在辽东的最后这些日子,花在点拨糜竺帮他设法强化海军上。 一直干到十二月初,所有战船全部修葺一新、最初的一两条改装上层建筑的样板船也改好了,秘密试用后效果果然非常好。 另外,太史慈的别部司马任命,也被刘虞批复了,正式得到升职。 不过,跟随任命太史慈为别部司马的信使一起来的,还有朝廷的一份新的调令,是给李素的。 “李校尉!朝廷急调,撤去护乌桓校尉之职,改任使匈奴中郎将,命你即日启程赶赴河东、约束河东都尉关羽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 李素闻报大惊:“怎么?云长惹祸了?在河东驻留防守白波贼的时候,还跟南匈奴打起来了?我……我区区护乌桓校尉,何德何能直接升任使匈奴中郎将?” 他后面半句话也是不好意思问出口,那就是“朝廷那边可要再打点”。 护乌桓校尉是比两千石的,使匈奴中郎将是正两千石的。虽然都是全权负责大汉朝廷对某一部蛮夷的外交事务,但级别更高啊。 难道真是非常重大的麻烦,导致汉灵帝都不让你加钱就给你再官升半级? 幸亏,朝廷来的信使也算懂行,不跟人矫情,在李素接旨之后,就很大大方方地低声告诉他: “放心,关都尉在河东惹出的麻烦也不是很大,剿白波的过程中,跟友军摩擦是有,但双方都克制住了。朝廷也嫌弃河东势力太多,那么多大军离洛阳太近,陛下也需要人分忧调远一些外兵。 也是宗正少卿玄德公为陛下分忧,近日张鲁勾结宗亲截杀汉使案查得也差不多了,是玄德公主动向陛下请命,言李中郎素谙胡务,善于招抚外夷,举荐陛下升李中郎为使匈奴中郎将的。” 李素这下就秒懂了:肯定是如今在做京官的刘备已经主动给过皇帝钱了! 他这个使匈奴中郎将,应该是灵帝驾崩前最后一次用钞能力升的官,而且既然陛下的诏书上显示的是“李素因才干而上任”,没要修宫钱,那么真相肯定是刘备实际上暗搓搓花了比原价更高的钱!来换取既买官还不损名声! 偏偏这个恩旨还很有公信力,因为如今满朝诸臣都知道李素的才能确实是大汉第一外交家,皇帝说没拿他修宫钱、只求把事办好,大家肯定信。 还会因此愈发感慨李素的出使口才就是牛逼,值得皇帝法外开恩。 一个正牌的使匈奴中郎将,怎么也得两千多万,说不定刘备为他掏了三千万! 而站在刘备的角度,他也是怕李素在辽东交接完之后,万一被皇帝另外找差事调走。 毕竟刘备和李素都是汉臣,虽然李素向来跟刘备搭档、而且官位比刘备低半级,可皇帝毕竟没义务让李素一直跟着刘备干,想把李素调走也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刘备怕这种当世大贤临门一脚时被拉去跟了别的主公,才舍得这个三千万血本图个安心,只求让李素继续跟他干。 说不定,刘备已经拿到了汉中太守的任命,即将被朝廷派去剿匪了,这时候把李素以使匈奴中郎将身份弄去跟关羽同事、处理关羽和于夫罗的冲突,可不就把李素又握在手中了么。 说不定关羽和于夫罗那点冲突,就是刘备授意挑起演的! 说不定这个计策还是早一个多月去雒阳投奔刘备的鲁肃想出来的! “好,反正辽东这边也交割清楚了,既然朝廷有紧急军务,我义不容辞,这便去河东赴任。”李素心领神会地带上典韦等人启程了。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