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145章 贴钱做官的好官


人的行政管理才能,完全脱胎于他惊人的经营治理能力,这是把太守当ceo在干啊。

    有了这样稳妥的安排后,田豫也就被放心地安排到了昌黎县丞的职务上,历年干几年。

    之所以田豫被发现得晚,也是因为他比田畴更年轻两三岁——田畴好歹已经二十出头了,田豫才虚岁十九呢。之前刘备本人在的时候无法进一步重用他,也是被年纪所限。

    而保护所有人家眷的沓氏县长职务,则由糜芳担任。因为沓氏县的人口正在疯狂膨胀,按照大汉朝“五千户以下设长,五千户以上设令”的惯例,糜芳只要干一年,就能自动升级为“令”。

    甚至过两年等沓氏成长到一万户以上的大县,他的令也能值到“比千石”品秩,可谓是躺着都自动升官。糜竺这样安排也是殚精竭虑给亲弟弟捞好处了。

    尽管李素听到这个名字时有些本能的担忧,但仔细想想沓氏三面环海,糜竺又有海军绝对优势、东莱也还在友军手上。

    总不能有敌人远涉重洋两栖登陆偷袭沓氏吧。糜芳的任务,主要还是照顾好留在那儿的众臣家眷。而且糜芳这次要辅佐的并非关羽这种外人,而是他亲哥哥,哪怕糜芳再没心没肺,遇到麻烦时总不能出卖自己亲哥投降吧。

    这么一想李素也就放心了,毕竟他也不好劝糜竺连自己亲弟弟都不信任不重用。

    疏不间亲。

    最终,李素要带走去汉中安置的文官人才名单,包括这些人:鲁肃、管宁、简雍、孙乾,另外还有如今留在青州、跟着大军一起行动的诸葛兄弟、国渊、郗虑、程秉,那些都是当地招的,从头到尾没来过辽东,也没在朝廷正式做过官。

    ……

    安排完人事,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初。

    这段时间观察下来,徐荣和糜竺的关系也进一步改善了不少。

    主要是徐荣发现,糜竺真是一个大汉朝意义下难得的好官——刚开始,徐荣觉得糜竺也是买官上任的,肯定要搜刮民脂民膏赚回来。

    但半个月明察暗访之后,他发现糜竺居然是在倒贴钱做官!

    文官不贪财,做到这一点就已经超越90%的同僚了,至于才能反而没那么重要。

    老百姓只需要一个肯做事,又不搜刮的太守,就已经是民之大幸。

    当然了,糜竺也不是真的不爱钱,他只是听从了李素的劝,要摆出“长期主义”的姿态,也就是投下去的成本,不要想着一两年内竭泽而渔捞回来,而是把投资周期放宽到三年、五年来看,做“五年计划”。

    如今大汉朝其他文官都不可能做五年计划,因为汉灵帝卖的官有效期没那么久。一年的买官钱就要当年赚回来,否则就赔本。

    李素却拿他个人的眼光信用来背书,私下里言之凿凿说他在京城见到陛下的时候,看陛下那身体也没几个月了,而且卖官制度肯定随着灵帝驾崩就会结束。所以要好好做,看长远一些,未来谁能继续当太守,有可能就是看政绩和民心。

    糜竺有鉴于李素一直以来的神预言,也愿意跟李素的眼光赌一把,这才实施了长期主义。

    他从百姓身上赚回本肯定还是得赚的,但既然长远计,那就温和放贷,赚取利息。

    这种给屯田饥民的贷款,按照后世标准那当然是高利贷了。但按照汉朝的标准,绝对是应有的收益率,不存在高利贷的问题。

    糜竺的思路就是“放高利贷m.HZgJJ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