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创建了一个名为“联合制片人(alliedproducers)”的子公司,主要经营那些相对次要导演和演员的作品,如查尔斯·雷(charlesray)和马克斯·林代的作品,不过后来它被证实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 同时当时卓别林等人处于被收购的恐惧,所以旗帜鲜明的拒绝了上市,这令他们在华尔街的融资也遇到了困难。 联艺初期也有几部票房成功之作,如《赖婚》、《罗宾汉》和《淘金记》,但它们创造的价值无法与那些赔钱货相抵,无法逆转入不敷出的趋势。1919-1927年之间,联艺仅有两年是盈利的,总体处于亏损状态——所谓“利润”,事实上也抵不上阿道夫·朱克一个月支付给碧克馥的薪水。 最终道格拉斯率先退出了联艺,与1924年卖掉了自己手中联艺的股份。 后来卓别林等人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管理上的不足,聘请了约瑟夫·申克为新任董事长,他的优势不仅在于十年制片人生涯累积下的丰富经验,还有他带来的“申克电影家族”:当时身价高于碧克馥的明星妻子诺尔玛·塔拉马奇,诺尔玛的妹妹演员康斯坦丝·塔拉马奇和她的导演、明星丈夫巴斯特·基顿。 在此期间卓别林还反对了联艺与米高梅合并的要求。 期间,联艺曾有一段时期,已经濒临破产,不过后来两个律师出身的制片人亚瑟·科尔姆和罗伯特·本杰明挽救了联艺的命运,创造了它在五、六十年代的奇迹与辉煌。 1951年,科尔姆和本杰明找到碧克馥和卓别林,向他们提出一个有些疯狂的请求:他们希望托管碧克馥和卓别林的股份,期限为十年,如果在他们经营的前三年中,联艺有任何一年是获利的,科尔姆-本杰明团队将被允许以象征性的每股一美元价格(约八千美元),购买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碧克馥认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不如放手一搏,欣然同意。卓别林最初持反对意见,但他当时私人官司缠身,又受到非美活动委员会调查,尚且无暇自保。最终,次年卓别林在欧洲首映《舞台生涯》时被美国政府取消返美资格,他才被迫彻底放手。 截至1951年底,短短几个月内,联艺共发行电影四十五部,不可思议地纯盈利313000美元。 科尔姆-本杰明团队与碧克馥、卓别林的协议相当于即时生效,他们顺利地成为了联艺的合伙人。 至此联艺迎来的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到了五十年代的时候才在各大金融机构的心目中,联艺的形象发生了转变,逐渐被塑造为一家理性经营的发行公司——它历史上的混乱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到了1955年2月,卓别林将他总值110万美元的股份全部转卖给科尔姆和本杰明。次年,也就是1956年,伴随联艺的成功,碧克馥认为自己也可以优雅地全身而退了,她卖掉属于自己的25%股份,带走了300万美元。科尔姆和本杰明成为联艺唯一的主人,不久之后,联艺正式上市,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 1967年,到达巅峰的联艺已成为美国电影工业中最为成功的一家公司,名利双收的科尔姆和本杰明决定将联艺卖给保险业巨头泛美公司。 当资本参与到电影公司的经营中去的时候,也注定了曾经辉煌的联艺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衰败期。 泛美收购联艺以后,立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转变为一家多种经营的公司,延伸至大众休闲产业,收购了一系列连锁餐馆、旅馆、保龄球馆和服务站。 卖保险有一套,拍电影却缺乏经验的泛美领导班子急于证明在他们领导之下,联艺同样能够制作高水准影片。他们为导演迈克尔·奇米诺的心血计划、大成本西部片《天堂之门》开了绿灯。 后面的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天堂之门》把联艺坑的是欲仙欲死。 吴见夜讲述完联艺的历史以后,台下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电影制片厂的未来,不仅要和当时的制度周旋,同时随着国家的发展,资本市场早晚会进入华夏电影业,到时候各位所在的制片厂应该何去何从,就是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吴见夜的话也落音了!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