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的炼焦厂和炼钢厂。 离京两年半,这些产业已与刚刚草创时不可同日而语。 炼焦和炼钢的作坊,大型炉窑已经建起了好几座,林立着的烟囱直冲云霄。也就是早年明远建议炼焦时考虑到了环保的需求,眼前才总算没有出现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的景象。 这些作坊门口贴着大幅关于“安全生产”的标语,大批工匠们乘坐着一班又一班马拉的班车,成群结队地上班下班。 明远见到了这副场景也有些恍然,依稀见到了他那本来时空老工业区的影子。 看过炼焦和炼钢的作坊,明远自然也不会放过宫黎的玻璃作坊。如今这位昔日要靠叫卖“假古董”为生的玻璃匠,现在已经娶妻生子。因为这两年玻璃作坊的分红,他已俨然成为山阳镇上的第一富户。 然而宫黎却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打算——他将玻璃作坊的经营全都交给了明远的人,自己一门心思去研究用来制作镜片的高规格玻璃,想要以此代替老爹宫六擅长磨制的水晶。 明远:看来宫黎还是那个死心眼儿,非要用自己制的玻璃取代天然水晶才行。 巡视过山阳镇的各种产业,明远便取道北上,渡过黄河,前往太原一带。一面考察北方的道路设施,思考该如何兴建道路,一面观察各种重要资源被官府垄断的情况:他的着眼点主要是铜、铁、煤等矿山。 如今,山阳炭厂的大部分原材料都来自太原一带,提升北方道路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另外,明远还存了一个私心,他想要借此次北上的机会,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尽量靠近宋辽边界,打听打听有关耶律浚的消息。 靠近宋辽边境固然有些危险,但是明远的“钞能力”和人脉也不简单。 秦观高中进士之后,被安排进了鸿胪寺,成为北宋外交战线中的一员。由秦观牵线搭桥,明远很快就联系上了几名长期在两国边界处互市的辽国商人,许诺长期稳定地提供对方想要的货物,很快明远这一行人的安全就得到了保证,关于耶律浚的消息也打听到了一些。 辽人自己对耶律浚的去向也毫无头绪: 一来耶律乙辛严锁消息,不肯令各宫帐了解辽主父子交恶的真相实情;二来当日耶律浚出逃时没有留下多少线索,如今辽境内众说纷纭,有说耶律浚在宋境的,也有说耶律浚在西夏、高丽和女直部落的。 明远听说了这些自然而然形成的“烟幕弹”,稍许放心,表面上却跌足惋惜: “哎呀,好不容易才攀上的大辽贵人,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 第241章 亿万贯 在宋辽边界, 明远除了与在榷场互市的商人打交道以外,也始终留意着大宋边境居民如何过日子。他独自走访了好几个边寨村庄。 当地道路难行,一路上行与住都远谈不上“舒适”。但是明远也早已不是当年从京兆府出发时那个处处娇生惯养的小郎君了。无论是淳朴农家, 还是荒村破庙,明远都能随遇而安——当然,他也会尽可能地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而那些“帮助”明远获得“舒适”的当地人,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明远走访的几个村中, 虽说当地没有河北禁军驻守,但村中的男性居民多半是在编厢军, 大都练有一手好箭术,被称为“缘边弓箭手”。 村中除了弓箭之外,大多也筑有高墙和地窖。弓箭手们大多勤加演习, 以便在突遇辽人南下“打草谷”时能够进积极行抵御。 面对这些预备措施, 明远表示很欣赏—— 这些淳朴的当地人,心中只有一个纯粹的念头:保卫自己的家园。 他们所培养出的这些悍勇习俗,在五十年之后可能会到来的乱世中大有可为。 当明远离开北境边地时,他打算为大宋的将来,努力勾勒出这样一副前景: ——富强且武勇。 嗯……这正好是与“积贫”“积弱”相对的。 明远这么想着, 心知这个大方向一定没错。 此外, 大宋也需要考虑北面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邻居——是与宋国“兄弟”相称,和平了七十余年的辽国,还是刚刚在白山黑水中迅速崛起,骁勇却贪婪的女真。 ?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