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他拜别了开封府尹陈绎,带着史尚与靳管事一道离开开封府。 明远问那靳管事,可曾见过他的“亲爹”明高义。 靳管事便摇摇头。 明远顿时失笑:果然…… 他家老爹明高义,简直是靠“听说”二字走天下。 但是靳管事很机灵,马上又追加一句:“但是小人久闻明东翁的大名,一直追随的大管事也是明东翁身边的左膀右臂。虽然从未亲见,但小人素知明东翁与财计上最是擅长。”他一边说,一边流露出一脸崇拜。 明远:嗐,这就是试验方的惯用伎俩了。 他爹明高义,其实就是试验方专门立起来的一个人设。 那些被派到明远身边的人,比如千里迢迢跑去京兆府还债的商人,还有现在特地从杭州赶来投奔的管事,对明高义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但明高义在他们的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以至于让这些本时空的“土著”都能感受到明高义的真实存在。 但事实真相是什么? ——明远自己也不知道。 此刻面对靳管事,明远不打算多透露什么,只是问对方:“家中大人这次遣你来京城,是为了何事?” 上次明高义给明远的“信件”上,没有提过这名管事。所以此人很像是试验方在那之后专门打的一个“补丁”。 “小东家,小人此次来汴京,就是经由明东翁指点,来小东家这里学记账的。” 靳管事非常诚恳地回答,同时眼中流露出诚挚的期待。 明远险些笑出来。 试验方还真是喜欢一举两得啊! 所谓“学记账”,是明远下定决心前往杭州时,也同时做出决定:他要在前往杭州之前,教自家产业下所有的账房与管事学会使用两件工具。 大食数字和复式记账法。 大食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原本由印度地区发明,如今早已传入阿拉伯地区。据说在盛唐时,这种数字曾随着佛学东渐传入中国,但没能流行起来。 明远就打算给管事们多一个选择——他们既可以使用中文体系内的数字用来运算,也可以使用大食数字。他们觉得哪个简便就用哪个。 但复式记账法他强制自己名下所有产业的账房与管事使用。 这是因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可以有效控制会计差错和人为造成的腐败。 明远当初只将这种记账方法教给了他名下刻印坊的账房,这账房听时只觉得麻烦,但一试之下,便知道利害:铜钱往来、货物出入库房、收入、支出……自有一层逻辑约束住账目。 以往账房中可能会存在货出去了但是账没记的情况,但是铜钱一进来,或是应收赊账一记上,账目两边自然对不平,这就要求账房去核查。 这要换做是以往的记账法,漏记一项,可能根本无人察觉。但是复式记账法就不一样了。 传授复式记账法的工作,明远直接交给了刻印坊的那位账房先生,让他办了一个小班,向明远名下各产业的账房与总管事/掌柜开班授课。 明远的堂兄弟明十一也在“学生”中,而且每次都特别认真地记笔记。 这令所有的账房与管事都非常重视此事——天啦,连东家的亲眷都努力在学!这一定是好东西。 无巧不巧,此次“山阳-汴京公路”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在展示给各家豪商的预算之后,明远也附上了一张用复式记账法记录的山阳镇公路修造财务状况表。 这张表看似毫不起眼,但立即引起了所有豪商们的注意。 不少人来向明远请教:这究竟是什么? 明远略略讲解之后,各家豪商都对这种记账方法产生了兴趣。纷纷要求派出家中的管事与账房,想从明远这里把这方法学去。 明远乐见其成。 他想要的,是一种能够同行于世的,清晰、便捷,有约束力的记账方法。业界人人熟谙,外人查账能一望而知,将来发生企业并购,核对起财务状况也会容易许多。 于是他顺水推舟地办了一个“经理训练营”。 宋人大多还不熟悉“经理”这个概念,他们有管事有账房有掌柜,另外还有充任中间人的“经纪”,但都未听说过“经理”。 等听完明远解说:这些“经理”们才纷纷明白,他们这些为东主工作,努力使东主的财富增加,而他们从中享有应得报酬的人,正是所谓的“经理”。 如果能让东主高枕无忧,无须过问,资产便能得到“增值”,便是一位好“经理”。 这些未来的“经理”们,来自各个豪族富户,有些本身就是豪族的族人,也有些是外聘的。 能在汴京这样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经理们大多颇具商业眼光,对数字很敏感,对自家的营生也是门清。 他们在这个所谓“训练营”里,先是接触到了大食数字。 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