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说得是,既然有了棉花,产量又高,纺织出的布料质地又好,何必再遵循古法,非桑麻不可呢? 此时此刻,明远终于意识到,他已切实影响到了一位宋时大儒的思想。 这种明悟令明远兴奋不已。 “小弟盼着先生与师兄弟们在横渠镇的‘井田实验’大获成功。” 他大声预祝。 谁知道吕大临却突然皱起眉头:“怎么,远之,你难道不愿意在此地一面读书,一面陪伴先生实验井田吗?” “这……” 明远瞬间卡了壳。 他瞬间回想起昨晚与系统1127之间的一番对话。 那是系统提醒他:在这个目标时空内,他已经成功地花出去了25000贯,完成了“小目标”十万贯的四分之一。 “亲爱的宿主,您只要努努力,完成花出十万贯的目标,您就将获得离开长安,前往汴京的资格。汴京这座繁华首都,想必能让您的花钱大业更上一层楼啊!” 明远心里清楚,只要他今年冬天能再大手笔地花出一大笔钱,明年开春的时候,他应该就离开京兆府,前往汴京了。自然不可能陪伴张载,守在这宁静致远的横渠镇上,钻研“生产力发展”的大道。 但私心里,明远竟觉得他其实很想留下来。 或许这是因为,留下来能大有可为——现时的大宋,太需要这种钻研了。 但是他到底是背了一亿多贯在身上,要尽快花出去。前往汴京,是他唯一的选择。 明远此刻面对吕大临殷切的眼神,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他没有多说,吕大临却也不方便再问,只是安慰明远:“远之天赋出众,就算是不在先生身边,相信远之也能有所成就。“ 明远有些不太敢告诉吕大临,他以后估计也没有什么成就,只是会努力花钱,花花花而已,心里便有了几分惭愧。 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再支持一把横渠书院的。 ——明远这么想着。 忽听室外有人招呼:“吕先生,吕先生,柴和炭都送来了,您看看够不够。” 吕大临和明远闻声出门,看见横渠镇的乡民们把书院需要的木柴和炭都送来了,将书院后的一座柴房给堆得满满的,几乎一整个冬天也用不完。 吕大临看了一眼明远,摇着头心想:不晓得小师弟又花了多少钱。横渠书院欠小师弟的情分,简直是还也还不完。 明远便关心地问起:“要入冬了,柴和炭的价格高吗?” 立即有人回答:“高,怎么不高?” “夏收时存下的秸秆都烧完了,如今天冷,樵夫们本来不乐意去山上砍柴的,价格涨上去,他们也就勤快些。” 一时众人都笑了起来。 看在钱的份上努力工作,古往今来,打工人都是一样的。 这时有人提了一嘴:“邻县说是发现了‘猛火油’,可以用来烧火。你们见过没?” 明远一听便支起耳朵:“猛火油?” 立即有人反对,“嗐”了一声道:“那确实是‘猛’火油,猛得过了火。我上次见有人用它,只淋了一点儿,那火苗就蹿得老高,差点儿把铁锅的锅底都烧通了。” “我也见过。说实在的,猛火油那是真的猛,但就是烟大。我上回见一个伙计,大着胆子用猛火油点灯,好家伙——” 这乡民伸着手给大家比划,用猛火油点灯,在墙壁上熏出多大的一块黑漆漆的油渍。 其他人也附和:“是呀,要是用那油烧菜,就算是铁锅没被烧破,锅底也是黑黢黢的一片,烧完了还油腻腻的……”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