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也怕那张附赠的“别出机杼”卡给他带来什么额外的麻烦。 却听吕大临讲起张载的计划, 竟是想要做一个社会实验, 恢复“三代井田”。 所谓“三代”, 是指夏、商、周三代。“井田”则是指当时的土地制度,利用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渠道, 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就好像是一个“井”字。其中周围八块为私田, 中间为公田。 整个井田由农民共耕,周围八块私田的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一块公田,收入归土地所有者, 也就是国家所有。 这对于明远来说妥妥是个观念冲击。 他所接受的现代教育, 一直教导人们要向“前”看, 追求“进步”,追求“现代化”。因此明远万万没想到,在宋代竟然会有人努力追求复原三代时的土地制度。 ——这难道不是在搞“倒退”吗? 明远很不能理解。 然而在唐人宋人眼中,古法古制,还真就不意味着“落后”。 比如自韩愈兴起的唐宋“古文运动”, 提倡古文, 反对骈文, 反对一味讲求声律辞藻,强调文以载道,就是一个“倡古”的典型例证。 在儒学方面也是如此。宋儒们回顾儒学发展史,觉得汉唐儒生们这儿那儿说得都不对,而儒家正统在孟子之后就断绝了,必须靠俺们大宋的学者来重续。 于是宋儒们一个个都致力于恢复儒家正统。比如王安石作《三经新义》,便是重新注释《周礼》、《尚书》和《诗经》,高高扬起理论知识的大旗,但还是要打着“经典”的旗号。 明远一边听吕大临介绍计划,心里一边飞快地转着念头。 他内心是反对恢复井田制的。 且不说“井田制”这种乌托邦一般的制度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就算是真的存在过,世易时移,这种土地制度也肯定不适应先进的新形势新环境了。 很明显,此刻张载心意已定,要尝试恢复古礼。 明远身边的横渠弟子们也纷纷露出一派欢欣鼓舞的神态。吕大临与李复等几个早已成年的弟子都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明远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身边坐着比他更小不少的“小豆丁”种师中,吕大临甚至没有开口询问他们意见的意思。 购买田地,充作井田,雇农人试验,这种事务性的讨论好像确实不需要他们这样的年轻后生插嘴。明远就是要表达意见,别人也未必会听。 但是明远突然想了起来:他是来花钱的! 甭管张载的关学学派如何试验井田,只要能让他花钱,就是好事。 于是,当人们反复商议应当如何筹钱,如何购置井田时,明远终于找到机会开了口。 “先生,这可巧了,家父日前来信,命学生在京兆府或者是凤翔府购置田地。” 他话音刚落,吕大临等人虽然惊讶,但都露出稍许舒了一口气的神色。 因为大家都没有钱。 张载原是个穷书生,即便中了进士之后,也没做几年官就返回关中,教书育人。他原本的一点点积蓄都用在了办学和资助贫困学生上了,连带一直追随他的学生,其实也在一直偷偷往老师口袋里贴钱。 而昨天明远交上的那200贯束脩,实在是解了张载的燃眉之急。横渠门下的收支一下子平衡了,而且还突然有了盈余——当然购置足够数量的土地作为井田还是不够的。 “远之,令尊是为何而置产?” 张载望着明远,似乎想要看出这个小弟子真正的心思。 明远:哟……这得现编。 “如学生昨日所言,家父生意上略有所得,原就想好了将来落叶归根,回到陕西做个田舍翁。另外也是为舍妹将来计。” 明远只是略提了一下十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