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说,拉玛四世的策略非常成功,他认清了形式,及时抱对了大腿。 比起抱着带清大腿,最终葬身烈火之中的朝鲜闵妃一系,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但这种策略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其说是拉玛四世,以及他儿子拉玛五世多么长袖善舞,多么擅长和洋人搞好关系,不如说,是暹罗的地理位置太巧了。 捧洋人臭脚就能不被灭族,不被亡国,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北美有一大把“进步”印第安人的尸骨可以作证,与虎谋皮,必受其害。 暹罗之所以能够在英法环伺下保持相对独立,无外乎是因为英法两国在远东需要一个能够作为印度缅甸殖民地与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缓冲的国家罢了。 曾经有一句话概括十九世纪亚洲唯三的独立国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原因,即所谓“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太巧”。 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正确,但确实有一定道理。 至少,泰国巧就巧在他独特的地缘上面,如后世蒙古之于中俄一样,成为大国缓冲。 但这也意味着,泰国的成功,不仅仅中国这样的天然大国不可能复制,就算是东南亚一票小国也是学习不来的。 而如今,受到拉玛四世耳濡目染的拉玛五世抽拉朗公,在他国书的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他想要将暹罗变成大明帝国与大英帝国缓冲国的幻想。 在他看来,大明与法国没有什么不同。 大明来中南半岛,无非和法国人一样,想要长期吸血罢了。 吸血抽拉朗公并不怕。 你吸任你吸,我和你一块吸。 反正吸的也不是他们王室的血,甚至左右逢源之下,暹罗国还能从衰弱的缅甸、越南头上分一杯羹呢! 如今,法国人走了,明国人来了,这便是他待价而沽,进一步争取利益的机会。 所以他非但没有按照大明的要求,交出之前逃入暹罗国境内的法兰西西贡总督流亡政府,以及越南耶教徒,反而将他们当做了可以和大明讨价还价的筹码。 至于说,大明方面要求他们全面驱逐英夷,由大明代替英国人在暹罗驻军,也根本没有正面回应。 当然,他也说了,希望作为中立国,邀请大明与英印当局在曼谷进行谈判,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 这也是在英国加强对暹罗渗透之后,抽拉朗公的反制的手段之一。 简单来说,挟明以自保,挟洋以要价,这便是抽拉朗公打的小算盘。 还真别说,由于担心暹罗王室投靠明国,英国人这段时间来确实放低了姿态,给了曼谷方面很多好处。 比如说之前援清的预算,因为带清已经不存在了,就能拿出一部分来,收买暹罗。 毕竟印了那么英镑,总得花出去。 这让抽拉朗公对于自己的英明神武愈发感到骄傲。 暹罗虽小,却能在刀尖上跳舞,令列强为我所用! 只是很可惜,大明并不吃这一套。 对于明靓宗来说,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在诸夏与雅利安,中华与盎撒,大明与英夷的交锋中,所谓的中立国,大明根本不予承认。 大明方面无视了暹罗方面,若是大明出兵,暹罗政府将会无条件倒向英印当局的威胁。 德武十二年,西元1874年四月。 就在鞑宋大军第一次越过“杀死印度人”山口,掳掠英印北部边境,抢劫包括印度神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