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了,可以让医学生来回答。 石静宜让施巧儿他们挨饿,摸黑,用许许多多的规矩去限制她们的自由,这都是为了增加她们“我付出了”的意识。 她不能让施巧儿她们出钱,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让她们对这里产生依赖感——我为这里吃了这么多苦,它一定是个重要的东西! 更直白一点:斯德哥尔摩。 等到石静宜带施巧儿他们去开荒种地时,更是拒绝了杨玉燕他们帮忙,几个扛着锄头都怕她们砸了脚的弱女子,一步一喘的开荒锄地,叫人在旁边看着都捏一把冷汗。 吃苦受累就是修行,付出劳动后,汗水都是甜的。 施无为感叹:“……要赶不上农时了。” 这茬麦子是赶不上的。 杨玉燕:“没事,她们还种的有菜呢,那个肯定是能吃上的。” 施无为手痒痒,在田边来回绕,还是杨玉蝉把他扯回去的,不然他实在忍不住想过去帮忙。 杨玉燕亲眼看着施巧儿她们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下”,变得健康而开心多了。 第215章 开花 施巧儿等人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他们开始分析施巧儿等人的救助特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政府这些年也不是完全没办事,他们也一直在帮助妓女,很多妇女团体都有帮助妓女的活动,给她们捐钱捐物资,帮她们找工作,给她们提供廉价的租房,等等。 但成果都不太好,大部分的妓女被妇女团体从宪兵队或妓院中带出来以后,过上几年,又几乎都回去继续当妓女了。 那为什么施巧儿她们这一个案例看起来好像已经成功了呢? 杨玉燕每天都去看望施巧儿她们,跟她们聊天。 她就在大会上做报告,说:“我觉得她们已经安定下来了,只要环境不再发生太大的改变,她们很可能会以修女这个身份过一辈子了。” 下面有学生提问:“你认为教堂有什么吸引她们的地方吗?” 杨玉燕说:“我觉得,教堂里最好的是它的环境是封闭的,她们不必再见外人了。” 一直以来,不管是政府还是妇女团体、慈善团体在帮助妓女时,都是帮她们重新走上社会。 杨玉燕:“但歧视一直都有。不管再怎么宣传都没用,社会大众就是会歧视她们。一个歧视的环境是不可能让人安心生活的。” 学校里这个由石静宜统治的教堂跟外面的教堂也有很大不同。它处在学校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学生虽然什么人都有,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是这个社会上最开放包容的角落了。 杨玉燕:“而且,这个教堂里的信徒不多。” 毕竟这个教堂是在学校里面,终日面对的都是学生。不是说学生就不信教,而是大家都很忙,没那么多时间花在教堂。 而且,学校里对各种宗教都做过调查,确实一部分人是信奉天主教的,但谁让天主教自己反科学呢?这部分本来因为外国侵略,而觉得外国的宗教更能保佑人的学生,一面学着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一边听天主教反科学,自己就很分裂,本来对天主也没多少感情,就是因为看在是外国来的份上觉得他们可能更会念经,而且很多神父自己就博学多闻,见多识广,以为是个科学开明进步的宗教,结果天主反科学了,这让学生们怎么选? 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这个先入教,过两年又退教。 总之,石静宜这么多年没能拉到几个入教的,一方面是她要求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天主教自己拖后腿,反什么科学呢?在大学反科学,这不是开玩笑吗? 她最后争取到的信徒都是学校的工人,还有学校附近的村民,给学校种地养牛养猪那些人,就算这样,她也很少劝他们入教,平时就开个讲经会,讲一讲要做个好人,做个诚实的人,不偷盗不奸淫,也不干别的。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