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要倒大霉咯,啧啧啧……” 少年倒在衙门口,天渐渐黑了,还是一直都这么黑,他不知道。 三月的天,忽然下起了大雪。冰凉的雪花钻入他颈中,淌出的血在地上凝成了冰。 他伸手接起雪花,一片晶莹转瞬在他手心化成了水。天地亦是不仁,这雪为何不早下一天。 若是昨夜下雪,那火中之人恐怕还有的救罢…… 少年忽觉全身痛楚一瞬间炸开,白日挨打的剧痛都不如此刻。一颗眼泪自颊边滑落,压抑着的胸腔似坏了的风箱,鼓出的尽是断续的衰音。 猎猎西风如刀一般刮在脸上,他攥紧拳头,咬牙站起来,踉跄走到鼓边,再次举起了捶。 “何苦?人皆已死了,你这么苦争,是为了什么?” 身后传来沙哑人声。少年回头,一袭枣红斗篷慢慢走入眼帘。 少年抹去眼前雪水,看清来人,定定望了许久,咬牙挤出两字:“公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一个读书人,不专心读书,反多管这些闲事,置自己于险境,你若这样轻易死了,还谈什么公道?”来人道。 少年挺直了腰板,与来人直直相对。十三岁的年纪,身形虽然消瘦,个子却已拔高。在月影下显得格外高瘦,似初春才冒头的笋,似河边随处可见、无法拔尽的蒿草。 “沈大人。”沉默良久,少年开了口。初变声的嗓子带着青瓷般的薄脆,和冰雪的寒凉。 沈濯缨皱了皱眉,少年敏感的觉察到:“大人指节有茧,乃劳书之故;面色微白,想必仍在病中;深夜至官市街而无人讯问,显然是此衙门中人。” 沈濯缨轻笑:“你既知本官是京兆府尹,此际怎不急着向本官上陈冤情?” 少年一字字道:“人命案关系匪浅,案子虽是赵旭审的,但若无大人落印,此案无法盖棺。” 沈濯缨凝眉,道:“那你白日为何屡敲登闻鼓?” 少年垂首,抿了抿唇,道:“今日十七,宫中宝公公外出采办,还安街闹市离此地不远。” 沈濯缨微惊:“你鼓是敲给他听的?你宁可寄希望于一个内臣,你觉得本官很昏聩?” 少年轻笑,雪落在他眉间,令他的笑有了怜悯般。他的声音潺潺:“大人并不昏聩,相反,大人很聪明。利益所趋而已,为己私者,无可厚非。” 沈濯缨未回应他的话,只是冷笑:“本府看过你的文章,很有前途。你觉得你今日所举,便是聪明作为了?” 少年梗起脖子:“吾无愧良心。” 沈濯缨道:“你可知京城辖下有多少百姓,你可知本府退后这京兆府尹由谁接任,要正本清源,你得有说话的分量。柳敬常,记住本府今日的话,你若是倒下了,谁为明日的林家、宋家、张家、王家作主?” 少年方才还语声温润,并不咄咄,此时却扬起脸,直视沈濯缨:“若我今日不争,谁还能信我会为明日的林家、宋家、张家、王家作主?今日死一家子人,无人置喙,明日死两家子人,无人置喙,后日天下人皆遭践踏,又有谁人再敢置喙!”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 少年声音越来越大。在冰雪中闻来,犹如深夜军中的号角。 “大人,你我皆是读书人。你告诉我,读书是为了什么?” 作者有话说: [1]苏洵,《六国论》。 昨天看到有几个小可爱的留言,好开心~~ 第二十四章 屋内的烛火毕波了一声,将林嫂的叙述打断。窗外的乌鸦又叫了一声,杨枝却觉得没那么难听了。 次日醒来已是日上三竿。院中有窸窣人声传来,却俱压低了声音。杨枝胡乱洗了个脸出门,撞见柳轶尘与郑渠二人一身袍服,站在一株木樨花树下。 这时节离木樨花开还早,花树却是苍翠逼人,衬着一朱一紫两色朝服,只觉入目尽是鲜亮,有勃勃生机。 而那其中一人,因为容色出挑,在金光碧树掩映之下,更显夺人之姿。 杨枝看见两人,移步过去,行了个礼:“柳大人,郑大人……” 柳轶尘拂了拂衣袖:“怎么出来了?” “属下好多了,谢大人关心。” 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