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明日再去安然居……” 陈建安犹豫了一下,更改了请客的时间。 如果说这次考试之前,他拉拢徐行是循例笼络同窗。但今日考试过后,他对徐行就有些另眼相待了。觉得徐行迟早不是池中之物。 虽没到奇货可居的地步,但为了徐行,更改宴饮日期不在话下。 “你挪挪屁股,咱俩一起读书。” 陈建安凑到徐行身旁,翻开书箧,找到一本《孟子》看了起来。 二人于是挑灯夜读。 直至深夜四更天。 郑斋夫来到号舍敲门。 嘎吱一声,木门打开。 “王教习让我找你,他……好像有点发火。” “你是犯了什么错?” 郑斋夫问道。 他对徐行好感不少。 自从徐行来到书院之后,除了读书之外,偶尔还会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务。是个不错的后生。 “见见就知道了……” 徐行对郑斋夫做了个拱手礼后,泰然自若道。 遇见危机后……能沉住气,处事不乱、遇事不惊,是古代对一个人的加分项。如果遇事之后慌慌乱乱,六神无主,固然能表露出真性情,但搁在古代士大夫眼中,此人就属于不可培养之人。 “我也一同去。” 陈建安跟在两人身后,一起朝讲师的寓所走去。 …… 讲师寓所。 “说吧。” “怎么回事……” 王教习在徐行等人进来之后,他先让郑斋夫、陈建安二人出去。等屋内只剩下徐行一人时,他才将今日的答卷递给了徐行,并道:“你的答卷和《大题三万选》里面的范文一模一样,一字未改,譬如第一题,题目为‘子曰’,你答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这破题是极好的破题,却不是你能想出来的……” 他尽量压抑着火气,“徐行,我念在你初入书院,幼时也多经苦难,只要你自己认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犯,今日之事就算揭过去了,此事,你知我知,至于你的名次,就落到榜尾,你可心服?” 错,人人都会犯。 然……《春秋·左传》亦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王教习愿意给徐行一个机会。 徐行在他看来,也算可塑之才。 “先生……” “徐行初涉儒家经典,于圣人之言未能贯通于心,因此无力作答今日的三道四书题……” 徐行低头,踟躇了一会,这才开口道。 听到此,王教习微微颔首。 假使徐行真硬着头皮不承认自己抄袭一事,他哪怕拼着毁了自己的声誉,也要将徐行赶出味经书院。 学问不行,可以慢慢深造。 但人不行…… 然而就在此时,徐行语气又一顿道:“故学生借同舍生典籍,欲将科举范文尽数熟背于心,以应付今日试考……若有错处,还请先生教训之。” …… …… 第13章、王教习 “什么?” “你不是作弊?是背熟了?” 王教习讶然的看着徐行。 他皱着眉头,仔细审视徐行的一举一动。 这幅气定神闲的样子,可不像是做了弊。仅凭徐行的举止、神态,他就对徐行所说的话信了一大半。 科场中,不乏记性过人的士子。 古籍中记载的记性超群之人亦不罕见。 譬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三国志》记载:“粲与人同行,读道边碑。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再比如宋代的刘克庄,“五更三点待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