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绝不想做那样的笨蛋。 —— 虽然意见各有不同,但目标却基本一致,甚至有不少观点都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实学,加大对各种学堂、工坊的建设。 穷山恶水出刁民,教化的基础是温饱。提升地方经济,让普通百姓都能吃上饭,穿上衣,才有机会谈教化、谈发展。 这一点在零陵这样的江南山区更为明显。 因为耕地少,户口有限,更需要教化,将人力变成人才,以质量来弥补数量的不足。 目标一致,就算有分歧也可以协调,最终形成一份大家都能认可的方案,作为开发江南的纲领,由司徒府进行分解,并安排各郡县执行。 对于交州平定之后孙策部的动向,则由太尉府进行综合考量,并进行相应的准备。 有些事情,还要与孙策本人商量,毕竟他才是前线将领,熟悉情况,绝非刘协等人坐镇后方可以相比。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孙策及其身边的谋士、将领的战略水平的一次考核,看看有除了战场之外,其他方面有没有进步,能否承担起将来开拓海外的重任。 之前刘备的表现,已经证明了海外建国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桓阶曾是孙坚所举孝廉,对孙策的行动更为关注。他觉得孙策身边有张纮,战略、战术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能胜任太守、县令长的人却不多,将来地方治理可能会有一些难度。 从长远考虑,或许可以从中原选拔一批通晓吏治的官员,随孙策出海。 同样从中山国的经验来看,将来肯定会有人出海,谋求发展,只是大部分人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吏治培训,还是以家传或者个人悟性为主,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能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整体水平,尤其是培养他们对朝廷的忠诚,非常有必要。 刘协觉得有理,吩咐人记下来,回去后再与三公商量。 君臣等人说得投机,你一言,我一语,有的着眼于现在,有的着眼于将来,有的着眼于一隅,有的着眼于全局,皆有可取之处。 负责记录的太史手不停挥,记下了一大叠文稿。事后刘协翻阅整理好的记录,才意识到他们说了那么多内容,简直可以出一部书了。 一想到这些,刘协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蔡琰。 她回亲省亲快一年了,不知道近况如何,有没有遇到麻烦。 离开南阳之前,她已经有了身孕,算算时间,现在也快要临盆。对她那样的世家子来说,未婚生子,必然要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按照计划,她应该深居简出,尽可能避免与别人见面,但凡事都有万一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