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么?”孔融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 “是的,而且他说每天论讲的内容很多,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难免有所疏漏,多找几个人,或许会好一些。文举,你说……我应该答应吗?” 孔融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答应下来,免得有人唯上意是图,枉顾公道。新野来氏本是勋贵,与皇室多有联络。江夏黄氏又是功利之门,我担心来敬达难以正论。有你制衡,会好一些。” “既然文举你这么说,那我只好勉为其难了。”许靖如释重负。 —— 刘协拜访来敏的过程比较顺利。 来敏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得近乎好斗。到长安之后,他就经常与人辩论。听说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出来,还有报酬,他欣然从命。 不仅如此,他还推荐一个朋友,在益州认识的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故太尉孟郁的族人。光和年间,孟光曾为讲部吏,董卓乱政时,他不愿西迁长安,就逃到蜀地,因此与来敏认识。 孟光学识渊博,尤其熟悉汉家旧典,对史学也有些独到的认识。 刘协非常满意,随即派人去请孟光来见,探讨了一番。 然后……孟光就与来敏吵了起来。 刘协惊讶之余,才知道来敏、孟光虽是好朋友,观点却不一致,尤其是在春秋学上。来敏好左传,孟光好公羊,两人经常为此争论。 当然,他们的争论仅仅局限于学术,吵完之后还是好朋友。 看着唾沫横飞、面红耳赤的两人,刘协……很满意。 不怕他们争,就怕他们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 有了许靖、来敏、孟光三人主笔,刘协觉得差不多够用了,随即打算去看看胡综。 诸葛亮已经安排人去书坊讨了一部《说文解字》,亲自提着,跟着刘协去找胡综。 到了门前,胡综正在门外候着,见刘协、诸葛亮一边说话一边走来,身后只跟着两个女骑士,意外之余,又松了一口气。 “请。”胡综伸手相邀,态度恭敬。 刘协跟着胡综进了门,走进一个小院。 两个年轻人在院中站着,看到胡综引着刘协进来,互相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胡综。胡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将刘协请到堂上,随即与那两个年轻人一起拜倒在地。 “汝南固始胡综,字伟则,见过陛下。” “北海营陵是仪,字子羽,见过陛下。” “吴郡吴县陆议,字伯言,见过陛下。” 听到最后一个名字,刘协眉梢不禁一动,随即认真地打量了陆议两眼,又转头看了诸葛亮一眼。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