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他们该到了吧?” “按时日计算,应该已经到了,大概是路上耽搁了。等他们一到,我就引他们来见驾。” 刘协点点头。“还有一件事。你能不为道德所惑,实事求是,是个好习惯。但朝中老臣习气难改,怕是听不得你这些话,难免要好为人师一番。公众面前,你少说两句,也是好的。风头太劲,难免为人所忌。” 诸葛亮心头一暖。 他本不是个冲动的人,所以在朝会时一言不发。可是天子特意提醒他,即使是在这需要支持的时候也不希望他过早的与老臣们发生冲突,可见对他的爱护绝非虚言,而是发自内心。 “谢陛下。” 第六百三十一章 身不由己 大致上,刘协赞同诸葛亮的意见。 迅速达成议和看似有助于实现天下太平,但那只是表面的太平。山东大族得不到应有的教训,将来必然会成为推行新政的阻力。 如果朝廷不能实现对山东的有效控制,以山东财力补凉州产出不足就无法实现,长治久安也就没有现实基础,山东、山西的对立依旧存在,文化共同体的意识也无法形成。 因此,他更希望能慢一点,稳一点。 但形势不由人,所有人都渴望和平的时候,阻碍和平的实现就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 尤其是对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非常容易走极端的读书人来说。 一旦有人从中蛊惑、煽动,再来一次上书的群体性事件,脸上可就不好看了。 所以,明明不想谈,也只能谈,他能做的就是尽想把握节奏,并将责任推到袁绍一方。 希望袁绍能硬气一点,不要轻易跪。 刘协和诸葛亮讨论的重点是振兴关中。 关中曾经是陆海,八百里秦川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汉帝国初期对秦政的反思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儒学大兴之后。 学者对秦政的反思大多着眼于道德层面,却没有对经济、军事层面做足够的细致研究,仿佛秦统一天下只是残暴而已。 这显然是片面之辞。 没有一个政权可以仅靠残暴就统一天下,包括后来的蒙古和女真,胜利的背后必然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如果不能实事求是的进行研究,只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批判,所得的结论很难起到指导作用。 刘协希望诸葛亮等人对秦政进行梳理,取长补短,做到真正的以史为鉴。 在赤眉毁坏关中之后,时光又过了近两百年,因户口太多,垦荒过度造成的环境破坏渐渐恢复,关中又有了成为都城的物质基础。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