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要稳扎稳打,稳步推进,就在战场上与宇文泰堂堂正正两军对垒。 即使是互拼消耗,让双方将士以命换命,自家都会是最后的胜者。 哪怕战后的抚恤数额大了些,可与统一关中的价值相比,也不值一提。 高欢在高澄渡河的当天即抵达蒲坂,等高澄在对岸集结好了部队,高欢同样下达了渡河的命令,二十万大军以及剩余六十万民夫依次渡河。 大量的战马,已经拉运军械、粮草等物资的驮马、驴子也被民夫们牵着缰绳由浮桥上走过,这一渡就是整整两天,高欢才在西岸重新集结了部队。 这期间,有许多人畜落水,激起无数水花,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呼救声随着大河滔滔远去,渐行渐远。 最开始时,高澄还心怀不忍,可他也知道,这时节让人跳下黄河救人,无异于教人送死,他也只能袖手旁观,见得多了,人也麻木了。 待所有人渡河重新集结后,高澄立即派人统计落水者姓名籍贯,若是战后还是不见他们下落,也是要把这些人列在抚恤名单中。 不过,想来也不可能寻得见这些人的下落了,葬身鱼腹或者作为浮尸被打捞才更可能是他们的下场。 高澄等高欢完成了军队集结以后,才继续出发,京畿军作为先锋向玉璧城行去。 东魏自从晋阳出兵,西魏、柔然、南梁也纷纷将信息传出,宇文泰得到消息后,立即领四万八千战兵,十万州郡兵,共计十四万八千大军以及所征召的民夫屯驻灞上,等待南梁汉中援兵抵达,与之汇合。 南梁派遣五万蜀兵经汉中北上支援,统领这支军队的是萧衍第八子,益州刺史武陵郡王萧纪。 萧纪如今也才三十二岁的年纪,他于537年受命担任益州刺史,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 原本萧纪是不愿去往巴蜀,与众人印象里的天府之国不同,自西晋末年至萧纪入蜀前的二百年间,蜀人反抗暴政的事件此起彼伏,蜀地战争频繁,因而又有“蜀人乐祸贪乱”的坏名声。 待萧纪入蜀前,蜀地民众为躲避战乱,大都逃散,大量城市荒芜,而原本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僚人趁此下山,陆续迁入蜀地遍布各处。 僚人又常被朝廷称为俚獠、夷獠,看这词汇就知道当时主流舆论对这一群体的大体看法。 过去,蜀地官员每年要征伐僚人,靠俘虏僚人作家奴或掠夺僚人财产以补公、私之需,毕竟都把他们叫作俚獠、夷獠,一个獠字还能指望地方官员将他们当作人来看待。 故而蜀地民族矛盾尖锐,僚人时常掀起叛乱。 这样一个烂摊子,萧纪又么愿意去接。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