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致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黄昏笑了,“先谢了。” …… …… 朱瞻基还是没有选择亲自去见朱棣,写了封密信,着人快马加鞭,用最快的方式将他对宁德事件的处理方式汇报给朱棣。 而朱棣此刻已经在前往顺天的路上。 接到太孙密信后,朱棣敏锐的将左右退下,只留下马鎏在一旁侍候。 看完信后陷入沉思。 朱棣以为,朱瞻基过去后,大概率也会立即调兵,将宁德那边的建文旧势力清扫一空,直到朱瞻基来信,朱棣才明白这事情没那么简单。 确实,孙儿考虑的很周到。 自己靖难登基,本来就有那么一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允炆的行踪是朱棣这些年难以释怀的心病,生要见人活要见尸。 最好的结局就是朱允炆悄悄的死在无人知晓的地方。 这样后人就会认为朱允炆在奉天殿大火中身亡了。 那是他自杀。 我朱棣只是靖难清除他身边的奸臣,可没有对自己的亲侄儿下手,后人也不会因此对自己有什么贬损形象。 但现在问题来了。 允炆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他要是真的破釜沉舟弄个鱼死网破,固然不影响生死结局,但自己会在历史上留下李二那样的名声。 唐太宗李世民,何等的英武,然而玄武门亲自射杀李建成,一样让后人非议。 朱棣不想这样。 他还是当初的心思,婊子当了,牌坊还是得立起来。 而根据太孙朱瞻基的分析,如果这件事来硬的,确实存在着朱允炆被自己派兵杀戮的消息走漏到民间的可能。 还是得让朱允炆自己去见太祖。 而且还得让他下旨意,安抚好追随他的人,不让那些人搞事。 也就是说…… 给朱允炆一个保证,保证不杀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然而这一万多人及其家眷怎么处理? 思来想去,朱棣觉得朱瞻基信中提及的那个建议不错。 福广那边出现了在海外还有一个崭新陆地的流言——这个消息其实朱棣已经知道了,锦衣卫遍布全国,这么重要的消息朱棣怎么可能会忽略。 想到这里,朱棣忽然发觉,就把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及其家眷全部流放到那些地方去,貌似是最能让朱允炆相信的操作了。 朱棣心中忽然一动,黄昏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一直在图谋的就是那片还没有开化的土地? 既然这样…… 那就让黄昏来操作此事。 朱棣立即对马鎏道:“磨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