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船补给一次,可航行两月不上岸。 若是配上粮船、菜船等辅助船只,可在大海上航行四五个月。 粮船储备粮食、茶叶,菜船上直接种菜,太学中还发明一种水船,极其精巧,淡水从船首经过竹筒流到船尾的滤池,经过风帆调整,又流会船首,可一直保持淡水的流动。 此法能保存淡水半年到八个月不腐。 加上船员大多有沸水煮茶的习惯,大秦的航海距离大大增加。 到了盛兴十六年,大秦的舰队从南京建业出发,绕过交趾、金兰国,又穿过辽阔的南海,抵达天竺。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开阔了大秦的眼界,将南洋诸国也拉入秦人的视野当中。 汉武帝时期,为了寻找天竺,西汉朝廷曾派出四波使者,但都因为路途遥远无疾而终,天竺没找到,大汉的使者们找到夜郎国、古滇国,后来这些地区都被大汉渐渐吞并了…… 不过当朝的皇帝杨旭对海外领土并没有多少兴趣。 派出的舰队大多是“友好访问”,只要承认大秦为宗主,大家就是一家人…… 皇帝对土地没兴趣,对当地的物产却兴趣极大,胡椒、肉蔻、茄子等等香料、蔬菜被带了回来,丰富了秦人的餐桌。 只不过高产的玉米、番薯等物还是没找到。 不得已,杨旭只能目光望向大洋的对面,在盛兴十九年,天治三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远航,终于找到了杨峥所说的玉米、番薯、辣椒等等作物。 一开始这些东西并不适应中原的水土和气候。 不过农学院经验丰富,不断培养新的种子,才两年时间,玉米和番薯便在华夏土地上疯长,百姓吃不习惯这些东西,家家户户能吃上小麦、稻米,胃口自然刁了。 但用来喂猪喂鸡鸭,效果奇佳。 往地里洒下种子,什么都不用管,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番薯…… 玉米和番薯的引入,让大秦百姓基本都吃上了肉。 国家粮仓中也多了两种粮食储备。 因此人口继续上涨,到了天治十三年(公元300年),大秦人口已经高达五千万。 大秦朝廷鼓励中原、关中百姓南下,长江以南地区得到广泛的开发,长沙、豫章、合浦、桂林、牂牁(今贵州)等新兴大城开始出现。 岭南的交广二州成了人口迁徙的热点地区,物产丰足,四季如夏,还免赋三年,对中原百姓也极大的吸引力。 辽北、南疆、西域、漠南也沾到了人口增长的红利。 尤其是辽北,虽然苦寒,但一年十二个月,只需劳作三四个月,便足够养活全家,剩下的日子,窝在坞堡中,或与女奴们大被同眠,或与儿孙们欢笑一堂,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