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七岁能文,入小学之后,一年习得六年基础,跳级入了中学,又一年破格进入江南最好的学府白鹿洞大学,成为大虞年纪最小的大学士,可谓名动天下。 消息甚至传到御前,大虞天子闻讯之后,亦忍不住赞叹了一句:“少年神童,此子未来定成大器。” 罗天子识人之人,天下无双,他夸赞过的人就没有不成气候的:如饭桶经略使张齐贤,太原知州寇老西寇准,还有李继隆、曹玮,都是在未发迹之前,就给罗天子慧眼辨别出的人才。 最难得的是晏殊童年名声大噪却无任何傲气,依旧我行我素醉心文学,留下了许多文章、诗作,甚至连居于虞词巅峰的李煜都赞晏殊的词句富有灵性。 王曾看着面前的少年郎,双手一合,自说自答地笑道:“是了,前日就听说了,白鹿洞大学派遣了二十人入京,同叔兄就在其列。今日有缘,同叔兄不如随我去洛水船上,一睹文、武状元的风采。指不定他日,你我也能着红袍,策白马,游神都。” 晏殊有些心动,可想起一并来的同窗,便摇头拒绝。 王曾也不想放过眼前神童,说道:“两位状元即将游街,人潮涌动,能寻到人都怪了。不如随我登船,在船上便于寻人。在下便是在船上瞧见同叔兄背影,才寻来的。” 晏殊看了四周的人潮,遂然同意。 王曾领着晏殊登上了洛水上的一艘画舫。 见王曾领着一个陌生人登船,皆露出好奇的神色。 王曾向画舫上的众人介绍晏殊。 这一听居然是江南神童,纷纷上前问好。 都是读书人,未来的目标大多是为朝廷效力,晏殊这种潜力股是所有人都愿意结交的对象。 晏殊逐一回礼,包令仪、孙何、孙仅、路振、高辅尧、黄宗旦、孙暨、钱易…… 绝大多数都是各大名校的高材生。 晏殊还未与画舫上的人尽数照面,一人挤上了船,却是王曾要寻得好友李迪,李复古。 李迪上船便高呼起来,说道:“今科文武状元已出,文状元河洛大学范仲淹,武状元是长安种世衡。” 画舫上一阵兴奋地高呼,尤其是河洛大学的学子,更是与有荣焉。 “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总不能次次都让寒门贱民踩在头上……” 人群中传来一句不适宜的声音。 晏殊听得皱眉,他高祖父晏墉是唐朝咸通十年进士,官终江南西道观察判院,以后几代皆未入仕,也属寒门之列。 王曾低声说道:“不用理会,庸人只会抱怨。” 王曾祖上为太原王氏一脉,于唐末五代时避难居于青州益都,但经过五代动乱,世家早已不复存在。他八岁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