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幼度看着手上的奏章,又看了看赵普盖的相印,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个蠢货! 他查了一下奏章的署名,却是都官郎中赵逢。 原来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使大明宫中的史馆遭焚,令得唐武宗以后的官方史料大多都散失。 同时张议潮的后人建立西汉金山国行为等同反贼,曹家又篡夺了张家的权势,对于张家自然没有什么好话,以至于张议朝归唐这样的英雄事迹给彻底埋没了。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张议潮的事迹,更不知道归义军的由来。 张议潮的事迹还是在宋仁宗年间,欧阳修修史的时候,从寥寥数笔的零星记载中找出来,加以补全的,即便如此,张议潮也未能立传。 赵普的才略跟文化水平不成正比,他压根就不知道有张议潮这个人物,所以理所当然的同意了废除归义军的决定。 第一百六十七章 状元、探花 汴京归云酒肆,客流满座,说书人抑扬顿挫地说着故事,引得了满堂喝彩。 随着生活的富足,到酒肆茶楼听书已经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习惯。 二楼隔间。 “圣功兄!” “秉阳兄!” 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高举着酒杯,神采飞扬。 这两人可不一般。 左边青年叫吕蒙正正是今科状元,右边的青年叫温仲舒,乃是今科探花,都是名动京畿的好人物。 两人年纪相同,又是同科三鼎甲的成员,一见如故,关系极为密切。 吕蒙正少年孤苦,二十六七的年纪,一脸老成。 温仲舒面貌略显生嫩,却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所谓探花郎以容貌论,温仲舒凭借自身的相貌,为此谣言正名。 两人皆是进士及第,能够直接入朝任职。 吕蒙正官拜将作监丞,而温仲舒担任大理寺的评事。 在职期间两人皆有不俗表现,尤其是温仲舒为人圆滑,敏于应务,为人处世刚柔相济,获得了极高的好评。 此番归义军归附,自然需要朝廷的官员接管军政事务。 温仲舒因在大理寺表现出众,得到了此番外调的机会。 吕蒙正此番宴请温仲舒,也是为他饯行。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虞罗天子的喜好性格这些年早已给庙堂上的上下官员揣摩的差不多了。 换作以往,去边境的苦寒之地为官,那都属于贬罚。 历史上诸多官员外调一个贫苦偏僻的地方都跟死了爹娘一样,不愿上任。为了避免客死异乡,各种奔波打点,只求能够换一个离京师近一些,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