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闹腾的那么欢实,这些年康熙申斥了几次,但还是安抚的多。 圈的只有大阿哥,废的是太子,彻底冷落的是十三阿哥。 关于十三阿哥当年获罪的缘由,有各种说辞,有“笔迹调兵说”、有“安抚太子说”、有“保全十三说”。 真相如何,只有康熙与十三阿哥父子两个心里晓得。 “知子莫若父”么?十三阿哥的意气风发,十三阿哥的好强,都成为康熙的心病。怕他重蹈大阿哥覆辙,为了保护他,所以才如此冷落么? 这样有人情味儿的康熙像个慈爱的父亲,但是却不像是个帝王了。 或许所谓真相不是“保护”,而是真真正正的厌弃了。 帝王啊,心中最看重的还是那九五之尊的高位。 康熙幼年登基,同其他帝王的机遇又不同。从他少年起,他就已经无法容忍别人挑战他的专权。 早年的鳌拜、吴三桂等人,中期的索额图、明珠,末期崭露头角的皇子阿哥们。 十三阿哥不是糊涂人,除了因被驳了请战折子难过外,令他绝望的也是他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一时之间,曹颙的心里竟生出一个荒谬的念头。 他突然想用动笔的欲望,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康熙朝的人物事件纪录下来。那样的话,后世的人,就能根据他的文字,对这个朝代有更深刻的认识。 被后世吹捧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执拗的一面。 看似好像是“仁孝”,胸怀天下,实际上掩藏在其“包容”面具下,是喜怒无常、好憎随心的性子。 不过,想到在雍正与乾隆两朝越演越烈的文字狱,曹颙忙摇了摇头。 所谓史书,就是在帝王的容忍底线上被许可纪录的文字。民间那些敢反应出“某朝某代”民风政事的,只能是改口换面,成了小说家言。 曹家的危机化解,《红楼梦》的土壤没有了。 历史上的那个曹雪芹,真身不管是天佑也好,还有小五以后的儿子也好,也不会再书写这段末世辉煌。 想到这里,曹颙摸了摸额头,就算自己记得《红楼梦》的大致剧情,也没有本事默写出来吧? 不知不觉,已经进了胡同,将到曹府门口。 这时,就听小满道:“大爷,东府侧门刚进去的,像是三爷!” 曹颙闻言,往前望去。 东府红灯笼下,侧门刚刚掩上。 回到府里,曹颙去兰院见过父母后,便回了梧桐苑。 初瑜坐在灯下,手里拿着针线,见曹颙进来,撂下起身侍候他梳洗。 “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