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的拖延,那时候李成梁在京师活动了三个月,耗费了家财无数,这才拿到了父亲的职位。 这之后,李成梁在辽东经营,那时候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千户,靠着对女真作战勇猛,但是多年来依然没有任何进步。 当时的大明朝,武将的天花板出奇的低,而李成梁的军功大多数都成了文官晋升的台阶。 那时候李成梁也没有任何的野心,他只是希望能够将世代的军职传下去。 这么多年在冰天雪地里拼命,李成梁依然在帝国的边疆打转,他因为一场兵败而被贬,然后被上官追究责任,差点押送到京师问斩。 在这之后,李成梁突然明白了。 无论建立多大的军功,在大明这个体系中,都比不上上司的看重。 他开始学习如何跟这些文官处关系,如何投其所好,在拜见这些大员的时候脱掉臭烘烘的甲胄,换上更威猛又没用的仪甲。 他也学会了克扣军饷,在边境走私,来给上司送礼。 李成梁的官位越来越大,手下的家丁也越来越多。 等他第二次进京的时候,已经官拜辽东副总兵了。 接下来他再次进京的时候,就是南下平叛了。 京师,对于李成梁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他记忆中的京师,是那高耸的城墙,是那如同九重天阙一样的宫闱,是一座座能崇高的庙堂,这给年轻的李成梁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京师就是他心中最神圣威严的地方。 可是如今,高耸的城墙正门大开,那九层宫阙中的听政太后带领小皇帝,亲自站在郊外迎接自己。 那些曾高居在庙堂之中,捏死自己如同捏死蚂蚁一样的。 可如今这些文臣,都恭敬的站在路边上,惶恐的迎接自己,以及自己身后的大军。 在这一刻,青年时期京师的记忆轰然倒塌,他看向这座城市的时候再也没有任何的光环了。 京师也不过是一座普通城市,所谓的庙堂,也不过是一群鼠辈罢了。 当这种光环褪去之后,李成梁看向一切都不同了。 他骑着马,一直来到了皇太后面前。 大臣们都屏住呼吸。 如果是以前,肯定会有御史站出来,弹劾李成梁御前失仪。 但是现在,看着李成梁身后的军队,这些在弹劾李春芳下台的时候战斗力强大的言官们,纷纷闭上了嘴巴。 李春芳是文官,他手里最多就是顺天府的衙役,如今东厂都已经解散了,他拿这些自己这些言官是没把那法的。 但是李成梁不同,他是带兵进京的,他身后的是整个大明最早建立的新军,是明廷投入最多,装备最好的新式军队。 而且他这一条路上从山东杀到京师,沿途京师各卫竟然都没有发出警报,等到李成梁的军队到了京师前的时候,这才得到了消息。 这说明了从山东到京师这条路上的军队,都已经投靠了李成梁,这自然也包括京师附近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言官愿意站出来,斥责李成梁无礼了。 明廷的言官曾经战斗力很强,在徐阶还是内阁次辅的时候,这些清流就是对抗首辅严嵩的主要势力。 但是在那个时候,是嘉靖需要制衡严嵩,所以才对言官放任。 等到了后面,徐阶上台后,是言官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可等到高拱执政,清理言官队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