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则是严嵩之子严世蕃写的信。 带着朝廷的公文和两封信,胡宗宪走进了书房,他将这三件东西递给徐渭,叹息一声说道: “朝廷这是要将浙江架在火上烤啊!” 徐渭打开信,他认真的将三份信看完了之后,也叹息一声说道: “君以此兴,必受此乱,胡公整顿浙江,靠的是严阁老,如今也到了严家收取回报的时候了。” 胡宗宪叹气说道:“世人都说我是严党,这改稻为桑也只能落在浙江,文长,这改稻为桑能搞成吗?” 徐渭长期科举不第,对于民间和大明基层还是了解的,他摇头说道:“定然改不成。” 徐渭说道:“改稻为桑,要百姓将稻田改为桑田,让百姓养蚕卖生丝再换粮食,听起来是很不错,实际上却根本没办法执行好。” “首先养蚕这事情,不是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养好的,强行一刀切的接过,就是原本养蚕的百姓,因为生丝多了价格下降而怨恨朝廷,不会养蚕的百姓,因为养不好蚕又弄不好丝,也会怨恨朝廷。” “然后就是养蚕真的出丝了,朝廷要用什么价格去收购?” “官府收春夏二粮,尚且有胥吏从中盘剥,有踢斗淋尖的招数,如今要收整个浙江的生丝,这丝品优劣价格可是差的很大的,若是胥吏以次充好,损失的是朝廷,若是以好论次,那倒霉的是百姓。” “再有一个,就是粮。” “百姓就算是卖了生丝,还要再从市面上购买粮食。” “整个浙江都不产粮食了,粮食价格必然上涨,也肯定会有粮食商人囤积居奇,到时候粮价上涨,就算是改稻为桑比以往卖粮食赚的钱多了,但是买到的粮食还不一定比自己种的多,那岂不是要酿成民变?” 徐渭顿了一下又说道: “还有,改稻为桑是要本钱的,无论是购买蚕种,还是买桑树,这都不是普通农户能够承担的起的,如果强行改稻为桑,那最后必然是百姓要卖田。” “胡公,若是改稻为桑,浙江必乱。“ 胡宗宪听完了徐渭的话,叹息一声说道: “文长你说的没错,可是严阁老和小阁老都来信,我没有立场反对改稻为桑的国策。” 胡宗宪还有一半的话没有说,改稻为桑从朝堂上提出来之后,满朝文武中,只有太常寺卿高拱明确表示反对,清流的诸大臣都没有出言反对。 严党的提案,清流都保持了缄默,这是两党之争恶化之后,还从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胡宗宪身为严党的骨干,更没有立场反对了。 徐渭再次想到“君以此兴”的话,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胡部堂,难道真的要推行改稻为桑吗?” 胡宗宪想了想说道:“如今之计,只有一个拖字诀。” “拖?” “对,浙江太大,也不是处处都适合种桑树养蚕的,就先从杭州府开始,上奏朝廷等杭州府出丝,再推行全浙。” “为何是杭州府?” 胡宗宪说道:“杭州贸易发达,本就有很多桑田,就算是改稻为桑也对粮价影响不大,实在不行杭州府也和苏州府一样,从琉球买粮来平抑粮价。” 徐渭立刻说道:“部堂之计妙哉!” 胡宗宪摇头说道:“若是杭州不出乱子,可以缓缓推广之,若是杭州出了乱子,我再上书请求暂缓改稻为桑,严阁老也不会说我什么了。” 胡宗宪的算盘打的不错,不过和所有上位者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下级当做毫无私欲的政治工具,也许是周围溜须拍马的人多了,总觉得自己的话能够一言九鼎,不折不扣的执行。 杭州知府马宁远,和海瑞一样,都是举人出身,正常来说他这样的出身,是很难做到知府,特别是杭州这样的大府知府的位置上的。 前任杭州知府,因为去年的杭州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