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章收录多,你能比得上《永乐大典》吗?这本书如今还在翰林院里藏着呢,汪道昆在翰林院的时候可没少读书。 但是能给古文写注释就不同了,这代表苏泽对于出师表中的各种历史事件,对于文章的历史背景,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在知识获取非常困难,一套资治通鉴是普通人几年收入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这些注释都是汝霖所注的嘛?” 苏泽点头说道:“这是我和恩师县学教谕海瑞合注的,其中一些注释是我考证后加上去的。” 汪道昆又问了出师表中的几个注释,只见到苏泽对答如流,更是觉得惊异。 福建虽然文风昌盛,但是还比不上南直隶。汪道昆已经是博览群书了,但是他对于《出师表》的理解都没有苏泽这么通透。 这倒不是因为汪道昆的文学水平不行,而是他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不如苏泽,对于当时蜀汉的情况也不如苏泽了解,所以理解文章有偏差。 苏泽能够注释这么精准,也是靠着lv6的历史学和lv6的文学才能完成的,要知道在苏泽那个位面历史上,编纂古文观止的吴家两代人,耗时几乎一辈子的时光,这才完成了这本书的编纂工作。 而能和这本书相提并论的,就是南梁昭明太子编纂的《昭明文选》,要知道这可是当是南朝举官方力量,耗费了多年才选编出来的,而且还只是从前秦到南梁七八百年的文章。 不过《昭明文选》是诗词歌赋总汇,古文观止只是散文,但是南梁后还有隋唐宋,这都是散文名家辈出的时期,编写《古文观止》的难度可不比《昭明文选》低。 吴家叔侄也是给古文观止做了注解的,苏泽只是完善了一部分注解而已。 汪道昆继续翻看,接下来就是苏泽所写的评语。 “这评是汝霖兄做的?” “一家之言,请伯玉兄斧正。” 为了能将自己的私货传递出去,苏泽用上了《六经注我》的被动技能,重点就在每一篇古文短短的文评之上。 为了更容易传播,苏泽用对答的方式,以“智叟”和“愚叟”两人的交谈,来点评文章。 苏泽所写的评语自然是精心挑选的私货,比如这篇《出师表》上,苏泽就用了一段对话。 愚叟:吾观诸葛武侯之政,与宋之王安石形似,皆效商、申之法,何以后世一臧一否? 智叟:无他尔,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 愚叟:皆用申商之法,何其异也? 智叟:诸葛亮用的是法家的权术,是因为蜀汉适逢乱世,只能用申商的学问治理蜀地。但是他本人没有私心,能够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施政纲要,对于犯错误的人都能坚持处罚,对于有功劳的人无论什么出身都会奖励,所以蜀地才能大治。 王安石也是知道申商的学问的,他的变法也同样是效法法家之法,但是王安石虽然也和诸葛武侯一样有匡扶天下的志向,但是反对他的人也多,所以只能假托周礼来进行变法。 为了推进变法,王安石无法做到诸葛亮那样的公心,要启用一些有才无德的小人,还要分给他们利益才能推进新法,所以新法虽成,但是很快就堕落成盘剥百姓的恶法。 愚叟:那就是王安石的才能比不过诸葛亮,才闹出这样的事情来了? 智叟:并不是这样的,王安石的才能并不一定比诸葛亮差,只是因为汉昭烈帝刘备能完全信任诸葛亮,刘备只有兴复汉室的公心,没有个人的私心。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不坚定,赵宋后来的皇帝任用新党则是为了自己敛财享乐,所以才会造成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智叟说道:若天下皇帝都和汉昭烈帝那样以国事为重,新法就是富国强兵的利器。若是天下皇帝都和赵宋的皇帝那样,那新法就是朝廷盘剥百姓的手段,新法越完备,百姓就越困苦。 再富饶的国家也会被皇帝和贪官的私欲掏空。 汪道昆读完,久久不能平静。 他拱手向苏泽说道:“汝霖,大才也!” ?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