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种小报,而使用铅活字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制作速度快啊! 其实雕版印刷的质量并不比活字印刷差,雕版印刷还可以印刷图案,排版也更灵活,一些手艺好的雕版师傅排的版,和后世报纸一样图文并茂。 活字印刷术的好处根本就不是印刷质量上!而是速度! 一份四张版面的小报,需要四个雕版师傅一起做上几天,一旦出现失误还要重做,雕版完成之后发现有错别字也不能随便更改。 但是一个熟练的印刷工,排一个版面的活字也只要一个时辰,而且活字排版之后随时可以更改。 这就大大减少了印刷排版的时间,一个月两期的福州府小报,苏泽一周就能出一份! 减少了雕版的师傅,也不需要每一版面都需要一份雕版,那么印刷成本就剩下油墨和纸张了。 纸张也不需要太好的纸张,福州府小报的纸张也是最低等的泛黄陈纸,这东西价格低廉,城里书店就能买到。 墨就是比较麻烦的地方了,印刷用的油墨和写字用的墨不同,需要掺杂亚麻仁油、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炭黑搅匀后,制作成不会晕染开可以快干的油墨。 亚麻仁油倒是不好搞,但是苏泽又有了另外的想法。 油墨需要快干不容易晕染,那桐油也许能用? 长宁卫是海卫,朝廷每年也会向长宁卫运送桐油,而且苏泽穿越坠崖的那片后山上,也种植了大量的油桐树。 桐树在东南地区本来就是广泛种植的东西,苏泽刚穿越的时候,就见过漫山的桐花开放盛景。 而林良珺这些小孩子,也会在桐树结果的时候去山上捡桐树果实去榨油。 如果桐油能用,松脂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应该就能将印刷用的油墨捣鼓出来。 四人忙了一夜,将从海瑞那边借的小报上的字全部都拆了出来,苏泽统计了各个偏旁出现的频率,做出了一个常用的字表出来。 之所以要拆这个小报而不拆四书五经,是因为苏泽印刷这个小报,是为了在民间传播,如今文人都提倡文学要贴近生活,遣词用句也都是通俗易懂的。 苏泽自然不可能拆四书五经这样高大上的经学文书,要拆的自然还是口语化的小报了。 等到第二天上课答疑的时候,海瑞看着顶着黑眼圈的四人,还以为他们熬夜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一边打着哈欠,众人还是将自己积累的问题向海瑞提问,海瑞也都一一做了回答。 接下来海瑞就出了一道四书义的题目,让四人模拟县试作答。 四人作答的时候,海瑞就在后边看着,对他们的答案也都做了评分。 对于这四个学生,海瑞最看重的自然是苏泽不说,陈朝源读书最久,基本功扎实,但是他的八股文过于狭隘,对经义理解也不深刻,如果是比较常见的题目还好,一旦考试题目比较刁钻,陈朝源可能就考不上了。 熊岳思维跳脱,除了四书五经也看过其他的书,但是总把握不住边界,所写的八股文过于追求奇,一旦遇到传统的阅卷官肯定也要被黜落。 林清材算是三人中最扎实的,破题中规中矩,八股格式也掌握的很扎实。 毕竟候官林氏也是大家族,林清材虽然是旁支,但也是有些家学底子的。 再看苏泽的文章,海瑞对这个学生是一点都看不透了。 都说是字如其人,其实文更是如其人。 比如海瑞的文章就冷峻干练,不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上来就直接讨论问题。 延平书院的陈山长文风华丽,喜欢卖弄典故,属于和当今文宗杨慎一样的锦绣华文。 而那位陈山长请来的拓湖先生则文字平实,简单的文字又富有韵律感,一看就是曲艺名家。 但是苏泽的文章不同。 苏泽性格沉稳,寒门出身,但是文章中一点市井小民之气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