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罢,有些意外,显然没有想到张安世会突然提到皇孙的事。 但是关乎于皇孙,朱棣也自然而已的认真起来,道:“按你所说,该如何磨砺?” 张安世道:“商行、锦衣卫、太平府,可任其自选。” 朱棣一愣,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于是别有意味地看了张安世一眼,便道:“你这家伙,竟是将主意打到了朕的孙儿头上。” 张安世一脸坦然地迎着朱棣的目光,一本正经地道:“陛下此言差矣。臣自知陛下垂爱皇孙,可臣乃皇孙的亲舅舅,世上哪里有舅舅不爱自己外甥的?可皇孙若是一直无所事事,臣以为不妥,而今……新政铺开在即,臣正在用人之际,一来可以将皇孙磨砺起来,将来独当一面。其二,也可振奋人心。” 其实张安世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皇孙对于整个天下的意义是不同的,他是几乎所有人默认的储君,甚至他的地位,比之他的父亲还要牢固得多。 也就是说,太子朱高炽没有继承皇位或许不奇怪,可若是皇孙朱瞻基若是没有克继大统,那就真的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世人谁不知,朱棣对皇孙的态度? 几乎隔三岔五,就让人去问皇孙的起居情况。 每一次宫中大宴,朱棣骂天骂地,唯独见了朱瞻基,才会有笑脸。 甚至朱瞻基刚刚成年不久,就立即组织幼军,征募大量的少年,作为扈从。 这种待遇,都是远远超过了太子朱高炽的。 不过张安世这个建议,虽是杨溥点拨,可实际上,张安世打心底也觉得很靠谱。 皇孙亲自出来干事,换做大明其他天子,或许没有可能,可到了朱棣的身上,就十分合理了。 要知道,历史上的朱棣,几乎每一次出征,都会带上朱瞻基,教授他治军的道理,甚至允许朱瞻基参与一些不太危险的军事行动。 这也是为什么,朱瞻基登基之后,敢于亲临边镇巡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宽和之战。 当时的朱瞻基前往边镇巡视,结果得知蒙古兀良哈部造反,上万人突袭大明的边塞。 于是朱瞻基亲自率领三千人平叛,两军相遇的时候,朱瞻基亲自射杀了敌人的三个前锋。 此后,兀良哈部溃败,朱瞻基的兵马因为有大量的火器,骑兵不足,为了追击,朱瞻基便索性只带数百精骑追击,兀良哈部丧胆,于是乞降。 由此可见,朱棣每一次出击大漠的时候,带上朱瞻基,绝不只是让朱瞻基跑到账下听用这样简单。 若没有年少时朱棣的磨砺,敢于放手让他亲自去进行军事行动。朱瞻基在称帝之后,是绝不可能在被遭遇蒙古兀良哈叛军时,亲领军马,更是亲冒矢石,飞箭射杀兀良哈前锋。 更不可能做出带了几百精骑就敢直接追击的。 所以张安世一直都怀疑,大明历史上最大的怨种,被人称之为叫门天子的明英宗,在历史上被王振忽悠着亲征,最后遭遇转折了大明历史的土木堡之败,其中的一些史料是值得商榷的。 后世之人总认为,明英宗的亲征乃是以王振为首的奸臣们挑唆的结果,可若是站在明英宗时期来看,皇帝亲征实际上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军事行动而已。 在明英宗看来,太祖高皇帝马上得的天下,不知参与了多少军事作战。 而他本人的曾祖父朱棣,靖难起家,做了皇帝之后,六次亲征大漠。 他的父亲,也就是朱瞻基,也是追着边境上的蒙古人一路追杀的狠人。 某种程度,亲征实际上是老朱家的传统技能,至少在明英宗之前,确实是这样,大抵相当于每个天子在登基之后的日常活动,M.hZg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