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毫发无损。最好的结果,可能也是自己被赶过长江,在汝州、邓州一带的辛苦经营完全葬送。一个不好,自己会成为没有根据地的丧家之犬。 说到这里,王宵猎苦笑:“经略,你说这个战略决心,我怎么下?” 愣了好一会,李彦仙道:“既然如此,镇抚意欲如何?” 王宵猎道:“这么好的机会,若是白白放过,又怎么甘心?即使我下命令,前线的将士们也不会心服的。但我面对的形势,又不容许决战。所以一直为难。” 说完,王宵猎坐在案旁。敲着案上的纸,道:“为君风雪立中宵,这个君,实在让人不放心。” 李彦仙坐下,听着外面寒风呼啸,看着室内一灯如豆,同样陷入沉思。 建炎四年眼看就要过去了,赵构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李彦仙当然看得出来。不只是李彦仙看得出来,天下百姓绝大多数也看得出来。普遍的看法,是宋朝失德,致有靖康之祸。只是金军过于残暴,又是异族,依然支持赵姓而已。如果金军是汉人,赵构哪里会这么多支持者。 第398章 林学究 段村位于渑池北边的群山之中,三十多户人家,算是个大村了。从垣曲到渑池的要道正从村子里过。以前太平时节,有五六家店铺,十分繁华。现在战乱时候,店铺早已经关了,萧条许多。 太阳西斜,金色的阳光铺洒在群山上。群山萧然,惟有几株松树,傲然立在夕阳中。 从段村向东行两三里路,山坳中的小溪旁,有三间茅屋。屋后一株大柿树,上面依然挂着红彤彤的柿子。篱笆院子前面种了两株大松树,好似迎客一般。 张玘走到门前,就听见里面传来吟诗声。“——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而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声音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极有节律。 中国的诗词赋自带音律,所谓唱曲吟诗,各有各的读法。律诗当然本来也是可以唱的,不过到宋朝的时候曲谱已失,宋人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唱。常见的只有七律词牌《瑞鹧鸪》,宋朝人也知道贺词和丧词的唱法应该不同,一种唱法肯定不对,觉得可惜。王维流传千年的名诗《阳关三叠》,到宋朝还是常见的送别诗,只是唱法多样,已经不是唐朝样子。苏轼还专门探讨过,既称三叠,则诗中必然有唱三遍的句子。只是唱哪个句子,怎么唱,宋朝时就只能靠猜测了。 中国古代文人有两个习惯,吟和啸,后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完全消失了。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词《定风波》中,有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千年后的人们根本想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样子。 啸比较好理解,就是直抒胸胸臆,一口气吐出来。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最关健的是这种啸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心情表达。啸不是给别人听的,是给天地听的。宋朝的文人喜欢在山中,在竹林,用啸声抒发自己的心情。电影《大决战》中,教员的同学萧三去看他,说起往事。教员说年轻时,有一次夜里自己跑出去,不管一切的大喊大叫,与啸的意境有些相似了。不过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文人已经没有了啸的习惯。作为个人不知道啸是一种什么状态,在别人眼里又似神经病。 吟比较复杂。人人皆知,不管是诗还是词,最早都有曲可以唱的。后来曲谱消失,不能唱了,只能作为文学作品。但不是只能读,诗词虽然不能够唱了,还可以吟。 吟与读是不同的。中国古人对诗词文章,有诸多读法,如唱、吟、诵、读等等。名字不同,方法当然也不同。虽然不能唱,吟诗一样有音律,有平仄,吟出一种感情,一种气势。 王宵猎前世,经常有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读古诗。特别是政府提出复兴古文化后,这种节目更是多见。台上经常是著名演员或主持人,字正腔圆,用一种叫诗朗诵的方法读。配合着表情动作,还有观众做出来的如痴如醉的表情。能让看电视的人,尴尬出一身鸡皮疙瘩。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HzGJJx.cOm